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晏英
[导读] 高中数学的重点在于七大思想和六大素养的培养
        晏英
        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的重点在于七大思想和六大素养的培养,七大思想包括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与无限思想和或然与必然思想,六大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用和数学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策略
        一、信息技术对教学的重要性
        (一)信息技术是我国教育取得进步的必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比如各个教材版本的更新替换、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高考改革变更等,这些变化都在说明国家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培养全面型人才作为目标。众所周知,我国教育难以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尤其是缺乏师资力量和专业设备的农村地区,如何转变教学方法、实行创新型教学模式是我国教育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是一个长远的过程,它可以根据学校条件、教师能力去进行及时的调整,比如农村地区可以安装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城市地区可以建设多媒体教室、一体化信息电脑设备等,使现代科技深入多维式教学。同时,在疫情背景下,信息设备为各个学科搭建了线上教学平台,使教师和学生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稳定地开展教学,使“停课不停学”政策落实到实处。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是必然,虽然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发和应用不够成熟,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教学必然取得成功。
        (二)信息技术是数学知识多方位解读的关键途径
        数学知识是极具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尤其是针对高中数学而言,空间立体几何、建模逻辑推理和想象思维发散等重点知识都对学生的抽象能力、逻辑能力和想象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从这个层面出发,高中数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而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则能有效帮助知识进行多方位解读,比如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黑板的板书是平面的,而信息技术的呈现往往是立体的,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去学习、思考和探究。同时,信息技术的渗透可以将抽象内容具体化,利用情境和氛围导入关键核心内容,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感悟。
        (三)信息技术是改善数学死板传统的有效形式
        不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描述词是死板、枯燥、乏味和单调等,因为数学不像语文、英语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和人文性,也不像音乐美术学科那样具备一定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数学建立在数学、符号、定理、公式和图形上,导致教学往往不具备趣味性和多变性,因此,从根本出发改变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传统印象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根本目标。而信息技术的渗透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减少了教师口头叙述的内容和时间,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图片和情境去自主思考知识,这改变了教师对课堂的主导。其次,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总结、反思,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加深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此外,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重难点合理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形式的选择开展,使学生对每一次课堂教学产生好奇和期待,从根本出发激发学生对学科教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高中数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策略
        (一)课件PPT为课堂打基础
        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在于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课堂的内容和编排,这是很多教师常常忽略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容易对课堂产生内容和重难点上的疑惑。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下的课件和PPT为课堂内容、流程和重难点做出解释说明。
        (二)微课穿插便于课堂整合
        微课是近几年兴起的教学手段,具备较强的资源流动性、精炼简短性、内容针对性和重复利用性等优势,在学科中,教师即可以制作微课或网络搜集微课课堂教学上的整合和学生课下的复习。微课对于教学的穿插性很强,很少受到环节上的局限性,教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回顾导入、课中思考讨论、课后总结回顾和课下交流复习等多个环节。
        (三)动画视频还原知识推理
        知识的推理过程是学生真正去挖掘、去探究知识的关键,现阶段的教学更加追求知识的得出过程,而不是知识的死板照套,利用动画视频区还原知识推理的好处在于,它的每一个步骤是可以进行保存和修改的,即具有“快照”功能。以函数与方程为例,在此章节中,学生会学习到利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之一核心内容,利用二分法求函数零点近似值是有步骤的,教师可以利用动画视频去还原步骤,包括在坐标系上确定区间,判断精确度、求得区间的中心、计算f(a)? f(c)<0、f(c)? f(b)<0、f(c)=0三种情况,最后,还原精确度的判断。数学的步骤是具有紧密性和逻辑性的,教师利用动画的形式去还原能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得出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加深印象的同时促进对知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理解。
        (四)引导学生培养信息能力
        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不仅仅停留在教师的运用上,更在于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和对信息操作的锻炼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探究讨论等有机环节,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去进行成果的展示等。
        三、结束语
        现阶段,信息技术对于教学的渗透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从它对教学的意义来看,信息技术将逐渐成为教学的趋势和动力,因此,各个学科教师应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多重形式和开展方法,保障信息技术能与学科教学相吻合,与课堂教学进行渗透。同时,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开展小组合作和高效课堂等模式,给予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和运用信息技术的机会,从多个方面出发保障学生的进步发展。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 王炜.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8):245.
        [2] 黄晚桃.微探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N].科学导报,2020-07-14(B03).
        [3] 韩永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6):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