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常规教育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姚湘宁
[导读] 幼儿园建立合理的常规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保证
        姚湘宁
        南海舰队机关幼儿园第三分园,广东省湛江市524000
        摘要:幼儿园建立合理的常规是幼儿一日活动的保证。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教育,重要性
        良好常规在幼儿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引导我们去反思传统的管理行为与幼儿主体发展的存在问题。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教师的常规管理却出现了两个极端;一是将常规依然看作是教师管理、控制幼儿的主要手段,强调常规对幼儿的约束作用,强调幼儿行为的整齐划一与服从指令;幼儿的一日生活可以有条不絮的开展,并且可以丰富充实,老师牵着走为主,幼儿没有自主处理自己的行为纠纷、独立管理自己行为的能力,脱离了老师的管理,他们将不会自我学习,不会独立交往,不会独立应对生活。另一极端则过于强调幼儿自我管理,过多地否定了某些环节的教师干预,在强调幼儿自主、独立的同时,常常会导致如幼儿喝水少、忍尿、睡眠不足、盥洗时经常有衣服弄湿等现象。这两者都是与《纲要》的精神不相符的。我们要重新审视常规,既要跳出传统常规管理的误区,摆脱原来强制的、整齐划一的、自上而下的行动逻辑,把常规合理运用到班级管理中,将它当作教育的资源,而且是独立的、同其他课程内容一样对幼儿有着深远影响的资源,发挥它应有的效能。在常规教育中,突显幼儿发展的主体地?
        一、通过评价促进幼儿行为常规意识?
        培养良好的常规,必须经过反复的训练包括经常性的常规训练、专门的常规活动训练和个别常规训练。而在这其中,评价是使行为训练内化为幼儿的规则意识,获得自主发展的?有效措施。教师肯定性的评价在增强幼儿的愉悦情感的同时,强化了幼儿对行为的意义的?理解,多次的正向强化使行为成为了习惯,更使行为内化为意识,主体获得了真正意义的?发展。在幼儿进餐时老师要注意观察每一位幼儿,注重纠正幼儿进餐的习惯,以表扬为主,?多次示范拿勺子、筷子、端碗、保持桌面干净等的具体要求,久而久之,幼儿在老师的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进餐文明,良好的习惯也形成了。?
        二、在专题教育活动中实现幼儿的主体发展?
        1、重体验与表达。教师根据教育的目的,有计划的开展主题活动,教师依据平时的观察和常规教育的目标,准备各种不同学习性质的活动帮助幼儿将原有生活经验与特定活动相联结,活动中鼓励幼儿主动关注事物,积极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重视支持性语言环境的创设,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工作,踊跃讨论一些真实的生活经验或时事等,强调活动中幼儿的真实体验与表达。
        2、尝试与分享。在各类活动中,教师都会注意让幼儿在尝试中学习,在分享中领悟。教师注重提供多种机会,尽量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行规划、思考、表现,重视幼儿生活经验的分享,以加深幼儿的理解。幼儿专注而投入,体现了自主学习的优势,常规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教师的常规要求将会逐渐内化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3、重互动与支撑。教师在策划、施行活动时要脉络清晰,能运用经验找出引发该年龄阶段幼儿兴趣的方式,教师还应通过生生、师生互动与支撑反馈生成新的活动。体会、经验是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保证。?
        三、在常规教育中,强调幼儿行为和意识的内化?
        1、重过程与整合。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是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因而在常规教育活动设计中我们还注意多种领域的融合,重视过程,重视差异,通过对多样化活动的开发与创新,促使各种活动高度结合。如健康教育活动中,一方面教育幼儿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与他人融洽地相处,另一方面又为幼儿设置情绪宣泄角,让幼儿情绪得到疏导,同时也发展表达能力;对于刚入幼儿园的幼儿,我们将前后作为一个整体看待,开展了丰富有趣的入园前亲子活动,通过参观、游戏等加深了教师与幼儿的感情。为入园后的常规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认为“任何活动都应避免只站在领域知识的基点上而无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进行活动选择延伸”,常规教育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同样应遵循这一原则。?
        2、在传统的常规教育中注入新理念,讲解示范、榜样作用、随机教育等是我们在常规教育中经久不衰的教育方法,如何使这些老方法焕发新的光彩,成为促进幼儿主体发展的有效措施,也是我们在当前的常规教育中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问题的核心仍然在于我们在使用这些方法时将幼儿摆在什么位置上,榜样应是当代幼儿心目中认同的榜样,而不是我们成人认为理应是榜样的事物;因此,文学作品、示范行为等都应该来源幼儿身边的人和事。随机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是学会观察孩子、理解孩子、欣赏孩子,在理解和欣赏中发现孩子行为和思想上的闪光点,并施从及时的教育引导。?
        3、幼儿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品质是在与人们的交往,以及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和形成的,环境对幼儿规则意识和行为的形成,比其他年龄阶段有着更重要的作用。古语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古时就有“孟母三迁”的故事。大量的例子表明:学前期是幼儿接受熏陶,形成良好品德和培养个性、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容易接受外界各种刺激和教育影响,因此,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以正确的教育来影响幼儿,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习惯及品德,不仅非常重要,也是可能实现的,反之如果学前期不重视,当幼儿形成了不良品德习惯再想消除则是不容易之事。
        由此可见以促进幼儿主体发展为核心的常规教育在保证幼儿生活有规律、有节奏进行的同时,能有效地为实现幼儿良好素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在常规教育工作中,教师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实践工作,切实体会到现代教育理念和行为对幼儿个体发展的深远影响。?
        幼儿园常规教育对幼儿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幼儿的心灵是一块奇特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能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只要我们辛勤耕耘,未来的幼儿将是生活的主人,他们懂得做人、懂得做事、懂得学习、懂得与他人共同生活。
        参考文献:
        [1]李梦雅.幼儿常规教育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6):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