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堂练习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姚玮琼
[导读]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姚玮琼
        永春县岵山中心小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教师个体的差异导致对某一事物的认识各不相同,在课堂练习方面,可能会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但我想,只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二期课改精神,便可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目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组织形式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具有巩固和提高知识运用能力的课堂练习却依然存在着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做作业的积极性,创设高效的课堂教学。下面谈谈我在教学过程中对语文课堂练习设计的一些尝试:
    一、练习紧扣教学目标——“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受教学目标指导和支配;整个教学过程也是为了教学目标而展开,它是教学活动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题时,首先要围绕课标要求和教师用书,制定出适当而明确、具体、易操作、易检测的课时目标;而后再深思熟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练习题,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逐步靠拢目标,最终达到目标。
        语文阅读教学中,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课文。如在教《田忌赛马》一课时,我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安排了两次练习。一是学习新课时,出示练习题:孙膑向田忌献策时,显得(   ),田忌则表现得(   ),齐威王却非常(   )。这个练习降低了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的难度。二是为了落实并强化第一个目标,我精心地设计练习题:田忌和齐威王进行第一次比赛的时候,孙膑也在人群里。他看到(   ),还看到(   ),就对田忌说:“_________”。田忌照孙膑说的去做,果然转败为胜。
        这个练习使学生将课文中潜在的语言外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达出来,拓展了语言训练的素材,还能促成学生积极思维,理解孙膑的妙策一是来自他仔细观察,二是来自他能在分析主客观情况的基础上合理调配力量,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语言内涵的同时,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二、练习设计突出重点——“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堂课40分钟,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练习的有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练习,突出重点。语文课上,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众多的训练中,既要抓常规的练习,又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练习。所以我们每节语文课都不要贪多求全,教师可以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所教课文的重点,在关键的地方、难点重点处下功夫,设计练习,让学生练得有实效。
        如《元帅的故事》一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中人物的崇高品质,懂得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而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结合插图或录像,反复诵读课文语句,感悟彭德怀严于律已,坚决不搞特权的崇高风范。根据这些,我在教学时设计的重点练习是:
1、抄写下列词语,并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围绕课文内容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2、用你积累的一个或几个词来夸夸彭德怀。
        3、同学们,受人爱戴的元帅就在我们的面前,(看照片)此时此刻,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咬定青山不放松”,练习设计的形成,教学方式的选择都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以效益为核心。唯有如此,实现有效教学中的练习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三、练习形式多样——大珠小珠落玉盘
        新课标告诉我们:“语文的学习要面向生活,应该积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时,就应该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力求把课本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大珠小珠落玉盘”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有效性。
        1、课前扩展性作业。课前,结合文章内容,布置学生查找并阅读相关资料。可以上网查寻、查阅参考书籍,向周围的人了解等。

布置时,老师要向学生推荐相关的网址、查阅的书名,时间长了以后,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各种信息资料。这类作业既有助于架设起文本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又实现了资源共享,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积累性作业。知识就是积累,学习语文尤其需要知识的积累。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有摘抄本,根据当天所学内容,每天或多或少都要坚持摘抄一些好词、佳句等,也可让学生积累各类古诗句,如描写花、鸟、山、水、雨、雪、风、月、春夏秋冬四季、送别情、思乡情、亲情的诗句等,并做定期检查评比,从而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这类作业可以充实学生的语言素材,加厚文化底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练笔性作业。课堂中,我注意将阅读与习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或挖掘文本空白之处,发挥学生想象设计小练笔;或学习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仿照课文的写法设计小练笔;或根据课文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启发他们的创造性,向课文拓展延伸设计小练笔;或是课文的缩写、扩写、续写、改写、编故事等。这类练习,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写作能力,又达到了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4、演说类作业。课文学完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新颖有趣的形式,把语文课和开放的语文实践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语文实践能力。对于一些已编成歌曲的文章,可在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学唱,或边舞边唱。如:《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安排学生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将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进行演出。如《田忌赛马》等。对于一些能用简笔画画一画也就容易理解的文章,可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让学生当一次小画家。如:《詹天佑》等。这类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积淀语感,锻炼能力,提高口语水平。
 四、练习体现层次——芝麻开花节节高
        学生是有差异的。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制。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性,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作业的设计和布置也可一改以往命令式、强制式,给学生的作业也开设一个“自助餐”,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语文能力。    
        如学完了《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设计了以下作业:
1、可以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或最美的句子;2、可以为小兴安岭写一句赞美的话;3、可以把本篇课文课内外学到的知识出成题目考考大家;4、可以用上文中的话为小兴安岭作导游讲解;5、可以画一幅美丽的画表现小兴安岭景色诱人之处。
        (以上作业,学生自选一二题做)
这样的作业,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给了学生一个选择的范围,能力强的可选择较难的做,能力弱的,可以做简单的。但是,学生又具有好强的心理,有的学生往往会知难而进,又有一部分学生会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去跳一跳,摘到“果子”。
        五、练习评价多元化——星星点点洒满天
新的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能起到激励教育的作用。因此,“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是我们对学生评价的指导思想,在评价学生的作业时力求多元。
1、分层评价,鼓励为主。
对于分层布置的作业,采用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完成了其相应层次的作业,便可以得到肯定。例如:全做对的,即可得一面小红旗;书写工整的,在小红旗后面再加一颗五角星;有进步的,再画上一个笑脸娃娃或写一两句评语。这一面面红旗、一颗颗五角星、一张张笑脸、一句句富有期待、鼓励的话语,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更加喜欢做作业。
2、亮点评价,激励当先。
尊重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尊重他们的学习成果。评价时我们改变过去那种“区分性评价”为“激励性评价”,尽量捕捉学生作业中的亮点。如有的学生字写得好,即可得五角星一颗;有的学生理解与众不同,富有创新,即可得笑脸一个;有的学生作业质量高令人赏心悦目,即可得大奖一个并获“作业能手”称号。
3、多向评价,共同参与。
传统的作业评价是教师单向的评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思维处于“休克”状态,不利于学生纠正错误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我改变了过去这种单一的评价形式为多向评价,让学生也参与到作业的评价中去。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总评等多元多向评价,让学生通过这样的评价,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指出别人的错误,正确评价自己与他人,把评价权交给学生,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实践证明,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作业,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更好地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时间、空间,真正地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撑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