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梁聪
贺州市平桂区第三初级中学 广西省贺州市 542800
积极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是 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以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为代表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的一门科学。当下,积极心理学思想已经渗透进了心理治疗、教育、社会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并不只是对学生纠正错误、克服缺点、解决心理问题,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外显的和潜在的积极品质,并在教育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品质。因此,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促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信,拥有积极的心态。
一、积极心理学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在长期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的初中生都觉得物理难学、也学不好,加之自身抗挫折能力弱,所以导致物理学习效率低,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究其原因,除了物理学科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外,课堂上教师若只是单纯的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忽略学生的心理因素,既没有学好相关的物理知识,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方面也是很非常不足的。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初中生培养积极情绪,激发内在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合理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进行教学极其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积极品质的培养,调动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积极性[1]。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对积极心理学品质的培养
(一)采用积极心理学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自己并没有什么特殊才能,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如果得到只是一些简单固化的答案时,他们就会停止对这件事物的好奇心,转而就被其他新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设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这种积极心理品质。比如在《流体压强和流速》一课中,向学生展示玩具小车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情形。当老师将一块木板立了起来后,在次将小车放在木板上,它居然能像“蜘蛛侠”一样在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运动。这一现象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为什么小车能够“爬墙”?另外,大家一定看过魔术师把空的箱子翻一翻就能变出一个人来 ,那么课堂上我们也可以和学生做类似的小魔术:硬币不见了。将硬币投入事先做好的“储存罐”里,结果我们却看不到硬币,这是为什么呢?这些带着“迷”的现象极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寻去答案的动力。
(二)采用积极心理学开展多种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1.教师的积极情绪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的情绪、亲和力,能使整个课堂教学中充满热情,这种积极情绪感染很容易感染到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上。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注意到学生的参与度,认真聆听学生的法眼,并真诚地赞美学生,这能够发挥表扬和鼓励的积极作用,满足学生此方面的心理需求。同时教师会也受到更多学生的喜爱,进而所教的课程也会受到学生的青睐;课堂上注意鼓励和表扬有成就的学生,安慰一时表现不佳而情绪忧伤的学生,这样既能使教师的热情得以调动,也使不同表现的学生都得到积极的信息;在教学过程中,既引起学生注意又鼓励了学生的课堂上的积极行为,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其课堂表现更加突出,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例如,《惯性》一课的课堂上老师要求学生分析汽车在启动和刹车过程中运动状态的变化及其产生的原因。教师先模拟生活中的经历来一段表演,学生顿时来了兴趣。在教师充满热情和形象生动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仔细观察汽车启动和刹车时身体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自行描述观察到的现象阐明其中的原理。为了让其他的同学能更好地理解惯性这个知识点,老师让学生讲自己配合着演,整节课的课堂在教师教学的热情,学生积极参与中气氛轻松活跃,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2.教师积极的语言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信心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荣誉感和成就感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教师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扬,真诚地赞美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鼓励学生各种积极表现,激发学生自身内在的积极品质,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生性活泼好动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延伸的课堂活动中,发挥其思维活跃的优势,推动其参与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活动后用心分析利与弊,进而在活动中产生积极探索以的欲望和学习兴趣; 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从来不发表个人见解的学生,可以安排他们从回答基础的问题,进而提高他们的参与性和表现力。
(三) 采用积极心理学教学开展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开展积极的探索活动,在此过程中保持乐观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积极态度。目前初中物理学科的学习过程同样具有探索未知的特点,并且物理知识很多源于自生活,所以初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基础的探索活动开展物理教学,进而发挥积极心理学的有效作用。如某物理小组探究活动的主题是“测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学生先准备一块表面粗糙的木板,放在水平的桌面上,然后木板上的滑块连接定滑轮并悬挂在托盘上,托盘中放入适量的砝码,让滑块直线运动[2]。学生通过本次探究活动可以得到木块的质量与砝码质量的关系,进而计算出滑块摩擦力的数值。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对积极心理学品质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物理教学,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初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消除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而且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亲身体验,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心理意识,端正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态度。总之,作为一名现代教育工作者要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保持自身的积极状态,变革教学观念和工作意识,从而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迟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2):168.
[2] 钟明芬.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效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