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晓丽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有效推进“生本课堂”,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生本课堂”即以学生为本,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生本课堂”的要求与传统课堂教学不同,教师应适当摒弃在讲台上“从头讲到尾”的单一授课模式,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结合微课形式,推动数学教学高效进行。
关键词:生本课堂;微课;数学教学
引言:本文将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微课概要、巧用微课推动数学教学的应用、微课教学的意义与价值四个方面作出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小学是打好数学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年级的数学特点稍有不同。普遍来说,从小学低年级到小学高年级,数学难度逐渐增大,对于数学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是学生们差距逐渐拉大的时候。小学数学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图形与几何、数与代数等占有较大的篇幅。同时,这些内容也非常考验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逻辑能力等,这对于很多小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学习热情,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同时,部分学生无法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数学问题上无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以及数学素养有待提高。与此同时,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无法很好地引起学生兴趣,无法提高课堂效率及活跃课堂氛围。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灌输式教学和填鸭式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课堂互动性。因此,部分小学教师的“生本课堂”意识仍需要加强,并掌握有效的微课使用方法。
二、微课概要
微课,其核心意义是“见微知著”,通过小课堂实现大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专业技能和学科专业素养。微课的“微”字,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教学时间比较短,大概在5-15分钟左右。二是教学内容比较少,主要突出体现某个知识点。三是资源容量比较小,大概只有几十兆的容量,非常方便教师和学生用手机学习,或者用电脑学习。微课虽然有很多“微小”的方面,但是它的教学效果却非常巨大。微课教学的时候,一般会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通过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案例讲解,以非常生动形象的方式,达到让学生牢固掌握某个知识点的目的。微课的类型也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进行选择。例如,表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探究类、实验类、演示类、问答类、讨论类等等。当然,微课可以在课堂的任何阶段进行渗透,例如学生课前复习的时候,教师导入新课的时候,课下练习巩固的时候等等,都可以有效结合微课,实现课堂教学。微课资源,分为已有资源和待开发资源。已有资源,即目前已经存在的、且被广泛应用的微课资源。待开发资源,主要是面向教师或者学校等机构,进行征集建设等。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经验来尝试微课设计。
三、巧用微课推动数学教学的应用
(一)课前预习导入情境
学生在进行数学课前预习的时候,传统的方式往往是让学生自己看课本,自己去理解课本内容,为接下来教师的讲解做准备工作。这种传统的方式,弊端很明显,一是学生可能会趁机偷懒,把课前预习当成应付差事,从而导致教师的课堂效率下降。二是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走神,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降低。三是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没有兴趣,导致教师设置的课前预习成为形式,而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四是课前预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比较难掌握、难理解,对于预习课本内容有难度,从而导致预习效果较差。如果利用微课,在课前预习的时候进行情境导入,则能完美解决以上种种弊端。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能够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难点。而且,课前预习的时候采用视频或者动画等表现形式的微课,还能够提高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微课讲解数学知识点的时候,往往简单易懂,学生更容易理解和领会。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效率,从而实现高效课堂。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思路,同时还能达到良好的课前预习效果。举例来说,当教师在进行“几何平面图形”展示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视频的形式,把“几何平面图形”相关内容全方位展示给学生,而且可以通过控制播放速度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对于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地方,还可以通过反复播放的形式巩固印象,加强理解。课前预习导入情境,能够充分活跃课堂氛围,减少学生的消极怠工情绪,激发学生的上课兴趣,加强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巧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1]。
(二)课上生动讲解知识点
在课上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传统的说教对学生来说不仅枯燥乏味,而且难以理解,难以在心中形成具象化的认知。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形式进行针对性教学,而不是传统的统一口头传授。教师应当随时牢记“以生为本”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旁边做出适当的引导即可。
学生不再需要死记硬背,杜绝做“没有感情的背诵机器”,此时学生可以结合微课内容,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对数学知识点进行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举例来说,当教师讲到“三角形平面知识的时候”,这里包含了很多难度大的知识点,如等边、钝角、锐角、等腰等知识点。学生初次接触此类知识点的时候,普遍反馈有难度,难理解,难记忆等,这对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数学思维比较慢的学生来说,更是一道难以跨越的关卡。此刻,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微课相关课件,给学生再一次讲解。通过这样合理安排课堂进度,不仅能够保证水平高低不同的学生都能掌握数学知识点,还能保证课堂进度的顺利进行。同时,这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微课选择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适应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学习的微课内容。例如,微游戏、过程演示、微探究、知识点和概念讲解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根据学生们的需求,学会合理运用微课设置问题情境,以此来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巧用微课进行课上讲解,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2]。
(三)课下练习巩固知识点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仅仅依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需要课下适量的练习来巩固白天学习的知识点,反复记忆。微课不仅能作为上课教学的工具使用,同时它还是一种很好的课下辅导资源。学生们可以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的形式,利用微课重新巩固一遍数学课堂知识点。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下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以及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例如,教师想要增进学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掌握能力,就一定要在课前预习、课上讲解、课下练习上形成链条式系统化的教学。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非常有限,而且“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接受难度。此时利用微课进行课下练习,通过视频或者其他形式,再次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巩固,就能够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以学生为本,巧用微课进行课下练习,提高了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梳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实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3]。
(四)微课合理组合推动课堂教学
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合理利用微课组合,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意的是,要与具体教学内容有效结合。全程都采用微课教学或者全程都采用传统教学的方式,都是相对来说比较极端的方式。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目的,只有合理组合微课教学,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巧用微课推动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办法。若全程都采用微课教学,有可能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和视觉疲劳。要想做到合理有度,还需要教师有的放矢,不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以实现更好的效果。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科学有趣,满足学生心理,把学生的感受和学习效果放在首要位置,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例如,在教师讲解“方程”的时候,可以先用微课形式引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探讨,通过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提问的方式,加深理解,让学生有效掌握“方程”知识点。
四、微课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微课教学的意义有目共睹,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点。对于小学教师而言,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实现高效教学,扎实推进教学进度与教学质量。微课教学的价值不言而喻,小而精,精而美,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同时,微课教学还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践行“生本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对于学生来说,微课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基础教育中数学教学的现状仍有很多可以改善的地方。对于广大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来说,应当随时掌握教育教学新动态、新方向、新方法,并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积极地做出理论与实践上的研究。广大一线教师需要提高“生本课堂”思想意识,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更要让学生“忙”起来,把注意力凝聚在教师的讲授中。提高微课意识,善用、巧用微课教学,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同时,教师更应当有奉献精神与钻研态度,认真学习微课制作方法,积极建设校本微课资源,一切为了学生,一切围绕学生,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立足“生本课堂”,结合目前已有的网课资源,制作出有个人风格与特色的微课,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参考资料:
[1]朱悦.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00(012):P.203-203.
[2]闪电礼.利用微课完善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No.89(05):133-133.
[3]王凤华,吴国君.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美术),2019,000(005):139-140.
作者简介:郝晓丽(1979年9月-)女,哈尔滨人,本科,高级教师,主要从事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单位: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