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满
云南省德宏州民族第一中学
摘要:在2017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关键能力是当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为了更好地落实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组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充分借助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构建,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模式;建立
一、互动式教学法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互动式教学法作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互动”这一概念有广义和侠义之别。从广义的角度上来说,互动主要是指一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从狭义的角度上来说,互动主要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和具体情景下,人与人之间而发生的多种形式和性质、不同程度相互作用和影响。互动教学法是建立在互动思想基础上,并将主体性教育思想、建构注意学习理论进行了有机结合,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而提出的一种全新课堂教学模式。
(二)理论基础
互动式教学法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适应,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单项知识传递,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主动构建中。可以说,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项的外部刺激、内化反应过程,而是通过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在反复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了知识的构建。因此,教师在组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改变传统的单纯性知识讲解,而是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借助某种方法完成知识的构建。(2)人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强调了“以人文本”的理念,主张实现自我发展。新课程改革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真正凸显了学生的学习需求,恰好体现了人本主义理论的内涵。
二、互动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形态
(一)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是课堂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而在互动式教学模式下,必须要构建一个平等的、民主的师生关系。针对这一点,在开展互动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自己置于学生的平等地位,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民主的沟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等,进而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保障互动教学法的顺利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是针对班级中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应改变传统的态度,给予耐心的帮助,并帮助学生分析学习不好的原因,进而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二)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氛围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轻松的课堂氛围也是开展互动教学的重要外部因素。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下,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限制,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较低,无法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在开展互动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通过有效的措施,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进而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互动学习中。
三、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具体应用
(一)创设教学情景,促进互动
在传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上都是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开展教学,主导着整个数学课堂。在这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较低,以至于课堂教学效果不佳。据此,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可结合教学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设置一定的教学情景,充分借助这一教学情景,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同时,为了更好地实现互动教学模式,教师在创设完教学情景之后,必须要结合教学情景,抛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此一来,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乐趣,强化了数学知识的理解于学习,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有效提升了师生互动效果。
(二)借助游戏化教学模式,强化互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复杂性,会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实现课堂互动,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互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于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特点等,科学设计数学游戏,借助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进而更好地开展课堂学习。在游戏化教学模式下,不仅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进一步提升了互动的效果。
(三)有效提问,开展互动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开展互动的常用方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大纲、教学三维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科学设置出具有层次性、探究性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回答,最终完成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提问互动的有效性,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应注意两个方面。(1)结合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水平等,科学设计问题,确保所设计出来的问题,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又在学生的发展区内,学生只要“跳一跳”,即可对其解答。否则,一旦所设置出的问题难度较大,就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的现象,进而制约了课堂参与程度。(2)在设置数学问题的时候,应保证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启发性和探究性,可引导学生从逐层进入到深层知识的探究中,并确保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和探究中获得相应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教师必须要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下的育人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等,通过利用教学情景、游戏化教学、有效提问、小组合作、网络资源等,开展有效的互动,进而促使学生在良好的互动过程中掌握并理解数学知识,进而全面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苏志成.高中数学课堂中互动式教学法的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181.
[2]王桂英.高中数学互动教学法的应用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