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琼
大理技师学院 云南省大理市671000
摘要:中职生在接触认识社会之前都是从思政教育的学习开始的,中职院校的思政课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让学生有效的解决在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我们应该把这种“工匠精神”贯穿在新时代思政教育教学当中。那么,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中职院校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至关重要,而思政教育课作为宣扬“工匠精神”的有效媒介,我们更应该把这个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好。本文将对“工匠精神”如何高效巧妙的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工匠精神;中职
引言:“工匠”一直是称呼品德高尚、专业技术过硬、对待工作尽职尽责的人,而这些人身上具有的这种品质也就被称为“工匠精神”。中职院校是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在这里,为了提升学生文化素养,需要学生建立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然而,在思政教育课中融入“工匠精神”,不仅可以为学生掌握技能知识提供精神食粮,而且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且专业技能过硬,加之人文素养高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中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价值
中职思政课是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融入社会为目的一门课程。在社会上,如果学生能拥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些特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在学习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现如今,中职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对职业、生活也是知之甚少,那么通过上思政课,我们中职院校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对职业社会的认知,而“工匠精神”不仅是当今社会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应该培养的治学态度。将“工匠精神”融入到思政教学中,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让学生理解工匠精神对于社会的现实意义,以后踏入社会成为劳动者,在思想中形成精益求精,不懈追求的理念,从而努力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甘于奉献、具有创新精神的匠人。
二、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一)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思政教师队伍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大都只是初中毕业,思想认知还不成熟,要与社会接轨需要一个过渡期。面对这样的的教育教学群体,中职院校在设定课程时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职院校思政教学创新力度欠佳,教材过于老旧以及教育教学方式不够灵活,这些因素都影响学生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当前的思政文化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那么,我们思政课教学就应该在理论文化知识、专业素养、职业技能等方面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知识能力、专业技能、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等方面有所突破。在思政教育教学中,我们思政教师队伍不仅要“传道受业解惑”,更要对自身的职业素质、创新创造能力及教书育人方式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中职院校的思政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才能培养出具有“工匠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中职院校思政教师团队应该先具有 “工匠精神”的资质,从学校层面加大对思政教师的师德建设、人格魅力、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通过多方面的的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敢创新的思政教师队伍,做到以人为本,有教无类,让学生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工匠精神”的精髓,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学生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学生潜移默化的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力,从而把“工匠精神”更好的发挥到学习和工作当中。
(二)创新授课内容,改变授课模式
想要更好的在中职思政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必须做到将“工匠精神”的运用与思政课教学完美的结合。首先,教师要做到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当前社会发展衔接起来,不断对思政课进行创新。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发挥思政课的优势,将“工匠精神”的实质——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甘于奉献融入到平时的思政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工匠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思政课教师可以将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当代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思政教学的始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找一些具有“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故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内心受到鼓舞和震撼,让他们感同身受,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工匠精神”。教师也可以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课堂内容,将枯燥的书本知识生动形象化,以此来增加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职业品质。
(三)建立校园“工匠精神”氛围
加强思政教育氛围,融入“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内,所以校园“工匠精神”氛围的营造也至关重要。改变校园的学习氛围,也是将“工匠精神” 融入到思政教学中的一种的方式。思政教学环境、校园文化活动都属于校园文化氛围,将工匠精神融入并渗透到校园文化中,让学生的内心、行动都受到感染,从而为“工匠精神”的宣扬打下良好的基础。比如,通过举办匠人文化节,制作相关宣传海报这些形式,让学生自己组织与之相关的活动,从而在筹备过程中让学生充分理解 “工匠精神”的内涵;也可以组织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演讲和辩论赛等,以沟通交流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另外,在思政教育教学中,穿插一些文化知识讲座,邀请一些工匠代表到学校为学生讲述自己的“工匠故事”,既能启迪学生的人生智慧,又能达到学生情感共鸣的效果,这样不仅对“工匠精神”的实质进行升华,进而对学生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教育。
(三)加强思政实践教育,让学生感受匠人精神
“工匠精神”是属于职业精神范围,归根结底,我们要把理论学习转化为实际行动,那么思政教学作为传播“工匠精神”的传播媒介,中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师就可以把思政教学的课堂当做实践教育基地,把 “工匠精神”的融入当做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如此,中职院校的思政教师也应将思政课教学与工匠精神相结合起来,自行组织开展更多的实践教育活动,把学生放到现实工作岗位中去,让学生亲自感受在工作岗位上自身的状态,并将学生的岗位职责在实践中进行拓展,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让学生从最普通的岗位锻炼中体会工匠们敬业、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另外,中职院校还可以多组织一些思政观摩活动,思政课教师带领学生去看匠人们制作出的作品的过程或创作出来的成果,参观结束后,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总结,让学生在反思中体味“工匠精神”的实质,从而把爱岗敬业、甘于奉献、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转化为现实行动,从而积极投身于未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结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中职院校的思政教育,需要拥有一支带有“工匠精神”的思政教师团队,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式和独特的教学理念,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让中职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传承,真正正正把“工匠精神”贯穿于思政教学的始终,让中职院校的学生踏入社会后成为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职业人。
参考文献:
[1]李丽.中职思政课“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02):170-171.
[2]刘玉峰.工匠精神融入中职思政课教育的具体措施分析[J].学周刊,2021(02):17-18.
[3]曹统.中职思政课“工匠精神”培养的策略与教学方法探析[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07):86-87.
作者简介:
张丽琼,女,白族,籍贯:云南省大理市,生于:1985-08,工作单位:大理技师学院,职称:讲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主要从思政、德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