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韦荣良
[导读] 国家安全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没有国家安全
        韦荣良
        云南省富宁县民族中学    663400
        摘要:国家安全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科技安全教育。

关键词:历史教学 国家安全教育
        
        国家安全关系国家的兴衰存亡,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和平稳定的建设环境,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历史学科教授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蕴涵了丰富的国家安全教育素材。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国家进行安全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防安全教育
        国防安全就是指国家的领土、领海和领空安全不受外来军事威胁或侵犯。中国近代史有着丰富的国防安全教育素材。近代中国历史是一部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从此中国领土丧失,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其中蕴含着很多可以对学生进行国防安全教育的素材。
        我在教学“鸦片战争”时,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思考题: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当今虽然我国国力大增,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但是我们是否可以高枕无忧?当代我们面临哪些国防安全方面的隐患?我们如何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为维护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安全作贡献?
        学生经过课前准备,课上合作探究,深化了认识。西方列强欺凌宰割旧中国靠的是坚船利炮,今天中国的国防日益强大,但在高尖端武器发展上,仍然落后于美俄。战争胜负取决于战场,但决定胜负取决于一个国家国防工业的发展规模和创新能力。我们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打退一切来犯之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中学生要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有的同学从分析清王朝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入手,提出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把中国建设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捍卫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安全。
        二、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家政治安全教育
        国家政治安全就是国家主权、政权、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在当代中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集中表现为对外保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对内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社会政治秩序稳定、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国家政治安全最基础的是维护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最核心的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现实的是维护国家政治秩序稳定和主流意识形态巩固。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家政治安全教育的最好素材就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教授这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思考讨论题:苏东欧剧的实质是什么?原因有哪些?为什么说苏联解体是西方“和平演变”的结果?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应从中吸取什么教训?我们应该如何维护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形势的稳定?
        通过讨论,学生形成了许多共识,如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战略是别有用心的,我们千万不要受西方民主的忽悠,西方模式并不适合中国。我们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对党员的先进性教育和执政党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综合国力,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苏东剧变的覆辙。


        三、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国家经济安全教育
        国家经济安全就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利益不受外部或内部威胁侵害。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的经济生存和发展受国际政治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维护经济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内容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些思考讨论题: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什么影响?加入世贸组织会给中国带来哪些机遇,同时又面临哪些挑战?经济全球化下,我们如何防范国家经济安全风险?
        通过课前准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得出如下一些认识,如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但要防范西方势力的经济入侵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风险,使我国经济健康平稳运行。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推动我国尽快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切实提高我国由制造大国转变到创造大国上来,在世界发展的舞台上提高科技、经济的竞争力。
        四、在历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国家文化科技安全教育
        国家文化科技安全同国防安全、政治安全、经济安全一样,是一个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作为发展中国家,文化安全问题已日渐突出地摆到我们面前。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引起足够的重视,不从战略高度树立文化安全观,强化文化安全意识,加强文化安全防范,那么本域文化的失势必将危害国家的生存发展。
        在教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等系列教学内容时,老师应当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文化科技安全。并分析当前我国面临的文化科技安全形势。让学生认识到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广泛交流,使我们能够共享先进文化产品和外来进步文化等人类文明成果,也为我们推进文化创新提供了优厚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目前我国文化安全领域也确实面临着诸多隐忧。一是全球化背景使抵御外来文化的侵蚀、破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变成“村落”,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伴随着经济交往而相互渗透、影响和融合,这使得西方敌对势力推进文化渗透具有极为便利的条件。二是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文化安全的潜在威胁越来越突出。西方敌对势力利用各种手段,大肆宣扬西方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各种方式加强文化渗透和文化输出。他们利用广播、卫星电视等传统媒体,不遗余力地进行西方价值观的宣传;利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采取网络贴文、电子邮件等手段,争夺他国思想文化阵地;通过电子游戏、影视作品、卡通漫画对他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戏说、丑化,损害其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消解民族凝聚力;凭借世贸组织的相关协定,向他国大规模输入影视剧、图书等文化产品,在获取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输入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并对我国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通过教学使学生清醒认识到,我国的文化安全环境是严峻的,必须从战略层面大力构筑抵御文化侵蚀的安全防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高举社会主义文化的旗帜,辩证对待外来文化,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择善而从,积极吸收借鉴人类文明发展的有益成果,防范和抵御各种腐朽落后的文化观念,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2020年修订
3、景乃权.提升和强化我国金融战略中的安全对策.经济参报,2011年
4、逯兆乾.诡谲变局下的国家安全形势及对策.人民网,2011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