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渠红色歌谣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用的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付鹏丽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
        付鹏丽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省新乡市   453004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多元化格局正在形成,我国中学音乐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时代契机,加大中学音乐教育中本土音乐资源的的引入力度,不仅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需求,同时也是传承本土音乐文化,促进中学音乐教育资源由单一走向多元的时代诉求。
        关键词:红旗渠红色歌谣;中学音乐教育;探索
        
        红旗渠红色歌谣起源于革命战争年代,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林县人民战天斗地、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建渠过程,在长期革命和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形成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社会风俗的影响,主题鲜明、特色突出、国内外知名度高、内涵丰富,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的文化财富。
1.国家及政府出台的政策依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伟大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教育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为有效的方式和手段,利用学校这一载体,使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各类文化单位机构、各级文化阵地平台,都要担负起守护、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职责,”“发挥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全面做好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势在必行。
        近年来,林州市先后设立了红旗渠纪念馆、青年洞、谷文昌纪念馆、扁担精神纪念馆、林州市人民检察院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中国文字博物馆、桃花洞村、为民路等8个红色教育基地,成为林州乃至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理想场所。2020年5月,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市关工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重要论述和对“传承红色基因”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青少年红旗渠精神教育工程,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当好红旗渠精神的传承者、实践者,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中共林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青少年红旗渠精神教育工程,建立和完善制度机制,大力开展形式多样、方式灵活的教育和实践活动,不断增强红旗渠精神对青少年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真正让红旗渠精神植根于青少年心中。


2有良好的群众文化基础
        在林州谈到红旗渠,69%的能讲红旗渠故事,73%的人会唱红旗渠歌曲,可以说家家户户都在传承红旗渠精神,成为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们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这是大型纪录片《红旗渠》里面的插曲《定叫山河换新装》,这首创作于60年代的赞歌写的正是红旗渠这条“生命渠”,在当地广为流传,传唱至今。另外一首是林县人民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产生的极具地方代表性的劳动号子,被称作林州市的市歌—《推车歌》,这两首作品都唱出了劳动者们不畏艰难、敢于战天斗地的精神,生动再现了成千上万的劳动人民推车上山的盛况,演唱起来铿锵有力、气势豪迈、昂扬向上、朗朗上口、生动有趣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这些应时代而生的歌曲都是对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是难得的红色音乐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存史价值、德育价值、艺术欣赏价值和文学价值。几十年来,红旗渠音乐文化同红旗渠精神一样,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给林州人民的群众文化生活增光添彩。
3有丰富的新媒体技术支持
        当今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发展和繁盛改变了传统的网络生态和用户习惯,适当迎合受众,能够使红旗渠音乐文化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得到更好的传播。2020年12月23日,中国移动河南首家“红色教育基地”在林州红旗渠干部学院揭牌,双方表示要不断深入探索学院与信息化的深度合作,讲好红旗渠故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发展好,共同打造“5G+红色教育”应用典范,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培训事业注入新活力,激发新动能。根据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我们可以采用三维动画形式介绍红旗渠音乐文化资源,强化受众对红旗渠音乐文化资源的主观感受;还可以运用AR技术和受众在模拟场景中互动,打破时空界限,营造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感受当时先辈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红旗渠精神;抖音、微信、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是当下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相对于传统影像传播它更方便、真实,在直播过程中,主播能和网友实现“面对面”的互动。在新媒体时代加大红旗渠音乐文化资源传播力度,能够契合文化自信,增强民众文化自觉,提高民众文化认同感。针对目前在红旗渠音乐文化传播中遇到的的问题,可以通过开拓融合渠道,创新文化传播载体,借助各种创新手段等提高红旗渠精神传播力,继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劲的精神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试论民族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J].张晓欢.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
[2]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D].董云.南京师范大学.2012
[3]音乐教育中对学生艺术欣赏与深度表达能力的培养[J].郭瑞.陕西教育.2012
[4]新课程观下母语音乐课程资源开发的相关问题研究[D].刑存华.首都师范大学
[5]富裕县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张元美希.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6]“黄梅戏进校园”在安庆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调查与研究.







作者简介:付鹏丽(1990-),女,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方向:学科教学(音

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