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际经济法中的经济主权原则及其时代局限性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全秀连
[导读] 经济主权是每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都享有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主权
        全秀连
        中国传媒大学 100024
        摘要
        经济主权是每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都享有的一项基本且重要的主权,它意味着国家有权在经济上独立、在国际经济局势上享有平等地位。国际经济法将经济主权原则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既是对各个国家主权的保护,也是对各国在公平参与国际经济事务提供保障。然而,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许多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牺牲本国家的一定的经济主权,来谋求更多的发展机遇,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显著。究竟应当如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既充分维护本国家的经济主权,又抓住机会大力发展经济成为了世界各国都必须考虑和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经济主权原则、经济主权

一、经济主权原则概述
(一)经济主权原则的提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相继摆脱了殖民统治,成为了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但随后这些国家发现,这种形式上的独立并不能带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长时间的殖民统治,导致了这些国家在经济上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所以它们不得不与原殖民国家签订不平等的协议与条约,出让本国的自然资源主权或是仍同意原殖民国家在本国取得特惠待遇,以谋求国家艰难的发展和庇护。
    在这种情况下,提出主权原则的呼声在国际上越来越响亮。在国家之内,国家主权之上不存在更高的权威,在国家之外,主权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享有平等地位,即“对内最高,对外独立”。但是这些本该享有主权的国家仍处于列强的间接统治中,国内的自然资源以及重要的经济发展渠道都被外商和外国公司控制,仅仅享有极其残缺的政治主权。摆脱列强的控制、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主权的呼声也逐渐在国际社会显露。在这种呼声下,经济主权原则被提出了。
(二)经济主权原则的形成过程
        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29届会议上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明确的承认、提出并确定了每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都应平等的享有经济主权。
   《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规定:“每一个国家都有权确定本国的经济制度,任何国家、组织不得对此作出干涉。”并且规定:“每个国家对本国的自然资源以及经济活动享有永久主权。”这是发展中国家多年努力争取才得到的胜果。这一成果的达成,经过了以下几个过程:1952年通过通过了《关于自由开发自然财富和自然资源的权利的决议》,将经济主权同境内的自然资源的主权相联系;1974年,通过的《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也是对这一基本内容的发展。通过一系列的协议、宣言、纲领等国际规范性文件,正式确立和肯定了世界各国都充分享有经济主权,为之后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经济主权原则在当今时代下的局限性
        经济主权原则是由于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更迭,加之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要求独立自主的形势下被提出的。经济主权原则在被提出后的几十年间一直都发挥着维护各国经济主权、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地区,在这些世界经济新形势、新潮流的冲击下,经济主权原则也暴露出了其在当今时代下的一些局限性。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主权原则的影响——以欧盟为例
        如果说经济全球化是将各国的壁垒打破,那区域经济一体化就是将区域间的壁垒打破,在区域外建造一堵更高的、不可逾越的壁垒。毫无疑问,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主权原则在当今时代中遇到的又一个巨大冲击。
        这一情形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欧盟。欧盟内部有统一的货币、统一的关税、内部货物流通不需要关税等,成员国之间的优惠实际上是国家经济主权的让渡。

通过让渡部分经济主权,在各成员国之间都能取得一定的优惠政策,这是一种经济主权的交换。例如1962年1月确定了一项共同的农业政策,其中包括有共同担保价格的体制;2002年,欧元正式流通,而欧元的流通其实就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对经济主权原则冲击的一个重点表现。
(二)在全球间经济合作加深的情况下,经济主权原则不能一直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经济主权原则从提出到确立历经了几十年的历史,最终成为能够维护各国经济主权的一个重要的国际经济法原则。但二战之后萌芽的经济主权原则已慢慢不能完全、完美地适应这个和平、共存、发展的新时代。
        首先,发展中国家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阵营:顺应时代的国家积极地与国际经济联动,以加入国际经济组织、缔结国际经济条约等方式,开放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引入外资并给与优惠,发展本国的经济;抵抗经济全球化的国家将“不可分割”的经济主权作为至上,维持以往的经济政策。事实证明,前者在经济全球化中找到了符合本国发展需要的发展道路,而后者则固守己见、闭门造车,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越拉越大。
三、对维护我国经济主权的启示
        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不可逆,无数历史和国家的事实证明,抗拒国际大形势的国家必然会付出代价。同样不可否认的是,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某些国家之间的敌对、市场份额的不均衡等。但是这种结果是必然的,我们必须从夹缝中寻找维护我国经济主权的道路。
        第一,坚持对外开放,着重增强经济实力,这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必要条件。改革开放带来的是将国外先进的技术、丰富的资源、多样的人才与我国经济的现状紧密结合,找寻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而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不仅仅是为了开拓更多的国际市场,也是因为只有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才能在日渐变化的国际经济局势中不落下风。
        第二,积极推动本国企业的发展。据统计,在2016年我国有110家大型企业入围世界500强,放眼世界各国,虽已经有了迅速的发展,但同比世界顶尖的发达国家还有一定距离。在当今国际社会,国家与国家的经济竞争主要表现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在国际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强弱与否也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国家在国际经济局势中的地位。积极推动本国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内跟国外两个市场,将会提高我国在国际经济竞争中的竞争力,同时也将为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作出贡献。
        第三,对外国资本的引入应该加强监管和约束。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通过廉价的自然和人力资源、多样化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外国企业入驻,这为终结我国长期的经济落后提供了一条全新而可行的道路。引入外资给中国经济带来了繁荣,缓解了国内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经济发展模式偏差、繁荣不富裕的弊端,外资过度享有优惠政策,导致了我国很多本国企业得不到良性发展。优化外资结构、对外资引入加强监管和约束,即有利于外国资本与本国资本的有机结合,也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
结论
        经济主权原则作为国际经济法中的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帮助许多原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摆脱了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的控制,在国际经济事务上享有与所有国家同等的地位。但经济主权原则的发展、形成、确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同时经济主权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也日益显露出一些局限性。但经济主权所受到冲击并不意味着经济主权就要消亡。我们应当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来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也要重视维护我国的经济主权,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站稳脚跟,我国经济也才能用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洪莉萍.试析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中的国际经济法新趋势[J].国际商务研究,2014,35(198):48-50.
[2]蔡清楠.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主权原则——以发展中国家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2016(420):177-178.
[3]刘保山,李洋.论国际经济法中的经济主权原则在经济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J].法制博览,2016.05(上):218.
[5]王健,谢长安.论当代西方跨国公司对我国经济主权的影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11):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