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力努尔·阿不来提
新疆乌什县奥特贝希乡中心小学 843401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道德与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有体系的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对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来说,有一门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品质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学生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才能抵御住社会上的不良诱惑,从而发展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
1制约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开展的原因
1.1课堂教学内容缺乏多样性
小学道德法治课堂主要采用的教材是《道德与法治》,该教材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编写内容来源于当地的实际案例和生活状况。虽然教材内容涵盖了学生能接触的真实案例,但其中的理论知识依然占据了大篇幅。相比之下,案例所占比例很有限。教师在进行理论知识授课时,往往艰涩难懂,脱离实际,不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为了使得道德法治教学通俗易懂,能够加深小学生对正确行为规范的认识和记忆,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添和扩充。这要求教师具备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能够结合小学生了解的实事,参照教学目标,实现理论和实际的有机整合,从而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教学效果和质量。
1.2课堂教学方式存在缺陷
我国实行教育改革的时间不长,传统老旧的教学意识根深蒂固,现代化教育模式还难以推广普及。尤其是一些教龄较长的老教师,在授课时习惯花费大量时间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这一问题在道德法治课堂中尤其明显,部分教师虽然也会举一两个例子,但是讲解方式极其生硬,学生不能够从中获取对道德法治内涵的认识,也很难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不仅无法深化学生的道德法治素养,反而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
1.3没有良好课堂氛围,缺乏对学生有效指导
课堂氛围的优劣能够作为评价课堂质量的标准,是教学效果的重要体现。优良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并积极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这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状况,通过了解学生对知识理解把握的程度,及时调整授课节奏和侧重点。这就实现了教学的即时反馈和良性循环,有益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忽视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重要性。虽然一些教师也尝试着和学生互动,但采用的方式比较单一,往往只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这种互动的效果不佳,没有从根本上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当在课堂中扮演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意识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能够将课堂还给学生,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提升小学道德与法制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2.1转变教学理念,让学生有效地学习
老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有效的学习思维与学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传授学习的方法比传授学习的知识更加重要。只有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之后,他们才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讲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上,教师不能只是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为主,对学生进行概念的灌输,而要让学生理解到有些行为为什么是错误的,有一些行为为什么不能做,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明白不能做的缘由,让学生能够理解并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概括和消化。老师在讲解这门课的时候,应该跳出固有的传统教学观念的框框,开发出更加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
2.2把握学生特点,提高教学针对性
不同学生的生活条件、家庭背景和接受的家庭教育是不同的,也就导致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化发展需要是不同的,因此在理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必然也会有差异,教师应该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关注这种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和了解,摸清学生的基本情况,为后续的个性化教学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不断对已有的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优化。可以设置不同难度递进的课堂内容,使不同知识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来,都能有自己的收获和不同理解,这样的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3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
想要教好这门课,并让学生学习这门课后能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就要从学生出发优化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老师要先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解《那些说话算数的人》这一节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课前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我们遇到哪些说话算数的人,并举例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开拓思维来思考老师的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还能够增加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更能够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欲望。在学生分享出自己认为说话算数的人的例子之后,老师可以提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些人说到却做不到?这样让学生进行思考,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老师也可以询问:那些说话算数的人是不是在你的心中留下了好的印象?那些说话不算数的人是不是给你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后,明白说话算话是多么重要的道德品质。老师以询问的方式,让学生不断地突破特定的思维和习惯,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4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新课标对于学生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在课堂上要转变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去表达。老师可以根据学生表达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老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沉闷的教学课堂,要营造出轻松和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这样才可能够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上学习,让学生对知识能有更好的掌握。老师应该树立起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全面分析和了解学生,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5丰富教学方式
其实不论处在哪个人生阶段,只要是学生,都会对更有趣味性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方式更有主动性,接受度更强。如果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内容枯燥,也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学习兴趣,使学习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在现阶段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必须对多种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趣味性予以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增设场景模拟情境创建,小组合作舞台剧表演,案例分析等相关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投入课堂中,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谈到集体活动内容时,就可以引入案例分析,可以以日常的班级大扫除活动为例,要求学生回顾平时扫除时自己观察到的好的行为和不好的行为,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和老师共同讨论其中体现的道德品质,就像在别人刚打扫完的地方,许多学生进行打闹,这就是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是对班级集体环境的不爱护,每个人都是集体的一份子,要告诉学生应该守护集体、有集体意识。通过对相关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直观的进行道德行为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顺应时代变化发展,针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做到与时俱进,不断革新教学思维,不断完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砺.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基础教育研究,2017(06):49+51.
[2]梁宇宁.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