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中学生“运算素养”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张亚丽
[导读]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运算培养。
        张亚丽
        唐山市开滦第一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在数学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数学运算培养。在高中数学能力考核中,数学运算能力考核的频率加强,这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教授学生数学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相应的数学运算方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习惯。对此笔者就当前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对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运算;策略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们学习过程往往只能依靠对枯燥的运算方式,高中学生的年龄阶段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容易造成大脑疲劳、记忆减弱,不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同时使学生们产生厌学的情绪,对课堂知识缺乏延伸和实践,教学模式单调,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核心素养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加强法律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等都有重要影响,能够帮助学生离开学校后迅速在社会上立足并终身受益。教师应拓宽思路、改革创新,把数学课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相结合,创造全新的教学风貌。
        1.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策略
        1.1 构建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系统,培养学生数学运算能力
        构建系统的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系统,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运算技能训练,逐步发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在数学实践教学中,在数学基本概念、公式和法则教学的理念上进行系统地数学运算能力培养,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
        例如在三角函数的运算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从重视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的运算教学和重视运算方法两个方面来构建三角函数运算能力培养系统。首先教师在讲解三角函数知识点和公式之间的关联性时,如和差角公式、和差化积、积化和差、倍角公式以及辅助角公式等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三角函数的图像规律,帮助学生加强对三角函数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重视三角函数运算方法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方面教师要强化课本上的例题示范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运用习得的三角函数知识模仿课本中例题的运算格式来进行运算学习;另一方面要适时地进行变式训练,对三角函数的难度和形式进行相应的提高,来促进学生逐步提高运算能力,最终达到运算技能自动化的境界。
        1.2 以生为本,重视学生运算思维训练
        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视角出发,重视学生运算思维的训练,让学生经历发现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形成数学运算能力。在以生为本来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时,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定向思维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要重视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圆与方程》的运算能力培养中,利用直线和圆的关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是运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生运算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基于学生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创设数学运算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技巧训练。然后在圆与方程数学问题教学中,即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教学中,一方面要以问题引入数学知识点,引起学生利用“圆与方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另一方面要在学生掌握了“圆与方程”的运算之后,进行类似的正、逆向思维转换的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运算转换的能力。


        1.3 加强数学内容的衔接,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综合能力
        在高中数学运算教学中加强数学内容之间衔接,对于提高学生数学计算反应能力,降低学生对解数学题的恐惧感和排斥感,提高学生数学运算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加强数学内容之间衔接过程中,首先要利用旧知识来衔接新知识,其次要适当地减小知识之间的跨度。
        例如不等式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点,函数和数列的教学中都会涉及到不等式知识点。在不等式运算教学中,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侧重点来加强不等式在教学中的融入,让学生在理解函数和数列知识点的过程中理解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其次不等式解题过程中存在很多抽象的问题需要学生理解消化,在运算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利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数学模型,这对于降低学生解不等式的难度,帮助学生提高不等式解题准确度,加深数学知识链的印象有着重要作用。
        1.4加强教与学之间的互动
        传统教育观念只重视教师授课,而忽略了学生感受。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变成了单纯的“我教你学”的关系。教与学应该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数学互动学习课堂通过优化课程的设计,创新教学工具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孩子们不再想要躲避数学计算,而是对课程有所期盼。与此同时,通过学习过程中的互动和体验,能够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去理解书本上知识,而不是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只能依照文字描述去想象。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状况,加强与学生的课堂互动,通过沟通帮助不同学生找到合适的口算练习方法。例如某学校数学教师在“一元二次不等式”教学中,划定题目范围,学生和教师之间互相随机指定题目,通过不同解题方法进行尝试,如十字相乘法、求根公式法等,互相检查。教师和学生一起思考计算,找到不同方法使用中的误区和限制,对重点难点进行强化解读,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运用方式,做到不仅准确,而且快速。这种教学方式能让教师深入了解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习的趋向性,而且让学生们感到非常有趣味,愿意和教师一起去完成题目的解答,同时学生通过对题目的探讨加强了数学应用能力,加深了学习的印象,提高教学质量。
        2. 结语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数学计算基础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数学运算训练来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准确,细心,快速计算的能力,来达到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德勤,王素敏.聚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学生运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1):74.
        [2]王爱斌.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的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17(10):36-37.
        [3]吴钟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西部素质教育,2017(12):95-97.
        [4]颜丽.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9(6):80.
        [5]?李小东.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1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