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步琼
广元市朝天区羊木镇小学: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心理状态越来越成为大家关注的重点。在未成年人中,出现抑郁、叛逆、偏执等倾向的越来越多,对不少学生来说,心理状态上已经亮起了红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学校教育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已经成为全面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班主任作为学生在学校中的管理者、陪伴者,更要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探讨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
一、当代小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首先,从学校教育来看,在当前的义务教育阶段中,不少学校仍以学生的成绩为主。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较重,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而这种负面情绪则会逐渐演变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如逃避学习、沉迷游戏、懒惰心理等。对小学生来说,学习成了占据自己娱乐时间的“不速之客”,而这种枯燥的学习模式也正在逐渐伤害学生对新事物的探索欲,最终导致学生成绩差、心理状态差等结果。
其次,从家庭教育来看,不少家长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不少家长在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问题时,第一反应是询问甚至质问孩子的教师,却很少从自身寻找问题。在教育过程中,不少家长由于工作原因,缺少陪伴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而这种缺失也是导致学生从小形成心理问题的隐形根源,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家校关系的重要性,如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步,存在隔阂,也会导致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出现问题。
最后,从社会角度来看,在社会热点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小学生因课业压力过大而发生的悲剧时有出现。而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更应该思考,为什么心理问题越来越低龄化,学生心里到底在想什么,这是许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的盲区,如果班主任不能重视这一问题,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将不利于小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新形势下小学班主任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场所就是自己的班级,班级氛围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学习氛围浓厚能感染整个班级的学生爱上学习,性格活泼的学生能帮助不爱说话的学生打开心扉,班级凝聚力强的学生在每届运动会中经常取得好成绩……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班主任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二)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
在小学教育阶段,许多学校进行心理教育的形式大多是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虽然这也是一种方式,但笔者认为,如果能将心理健康教育变为日常教育,从方方面面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1.学科渗透
在小学教学工作中,分学科教学是最普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班主任应加强与各学科教师的合作,在日常教学中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在每节课的备课环节中均为学生设置了三维目标,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不仅是课堂学习目标的体现,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在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些都是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习中,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精神和锲而不舍的进取精神;英语则要学习截然不同的西方文化,培养学生海纳百川的胸怀;还有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均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
2.活动渗透
除了学科学习,在小学阶段,学生参加最多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不仅有室内活动,还有户外活动。班主任也可以利用以上活动资源,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培养正面积极的心理状态。
第一,班主任要利用好班会。班会是增强一个班级向心力的良好时机,同时也能为学生创造相互了解的时间与空间。在班会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内敞开心扉,说出自己近期在生活、学习中的困惑,其他同学在聆听的同时可以想想如何帮助这位同学。班会后,大家也可以共同寻求解决方法等。而在这一过程中,班主任不仅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近期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可以观察全班学生的心理差异,采用生生互助的形式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小问题,共同取得进步。
第二,在课余带领学生制作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手抄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方面的新闻,引导学生查阅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等。并以此为主题,进行手抄报制作活动。在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能拓展心理卫生方面的相关知识。
第三,关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班主任教师在关注校内活动的同时也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走出去”的机会,带领学生亲身体验,参加献爱心活动,例如进社区打扫卫生,陪孤寡老人聊天,参加垃圾分类活动,宣传保护环境……这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能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颗善良的种子。
(三)日常化加强家校合作
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的导火索之一。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不仅要关注自身,关注其他教师,同时也应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首先,教师要做到项项明确,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生活状态,当学生在校表现出现问题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沟通,并能在家长产生疑问时为其提供帮助,使家庭教育也能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钉钉群等方式保障家校充分沟通。其次,教师也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为家长设置一些在线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心理教育观,使其重视对孩子的心理教育。最后,在进行家校沟通的同时,教师要秉持一致性与针对性原则。
总之,对小学生来说,班级生活是构成他们童年回忆的主要内容,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班级纪律与秩序,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在班级中做学生的引导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同时创新教学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每个学生的心间。
参考文献
[1]?麻义庵.如何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才智,2020(15).
[2]?贺雪琴.小学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甘肃教育,2020(4).
[3]?杜葵.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