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型学科课程中议题创设的方法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刘晓丹
[导读] 议题教学是实施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抓手和关键。如何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
        刘晓丹
        河南省安阳市实验中学,安阳市,455000
        摘 要:议题教学是实施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抓手和关键。如何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议题创设,将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置于议题教学之下,用议题统领课堂教学,让活动支撑议题,做到活动与议题相得益彰。议题设计要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激发深度探究热情,引领正确价值方向。
关 键 词: 活动型学科课程  高中政治  议题创设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课程定位中明确了思想政治属于“活动型学科课程”这一课程特点,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议题教学是实施好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抓手和关键。如何基于高中政治活动型学科课程的特点,进行有效的高质量的议题创设,将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置于议题教学之下,用议题统领课堂教学,让活动支撑议题,做到活动与议题相得益彰,最终实现学科核心素养,达成目标,是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具体课例尝试探究活动型学科课程中如何有效、科学创设议题,希望能给一线教师一些启发。
        一、高中政治课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内在要求
        活动型学科课程主要是指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高中政治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具有以下几点要求:第一,激发学生活动欲望和激情,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课程内容活动化,即通过学生课内或课外的思维和实践活动,达到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养的主要途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展开必须立足学生实际,高度契合学生兴趣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活动的欲望和激情,使学生愿意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调动自身和身边资源,在活动中收获、成长。第二,科学设计活动难度,便于学生在现有资源和条件下开展活动。活动是为教学服务的,只有真活动,而不是假活动,才能支撑教学,达成目标。那些为了活动而活动,流于形式和象征性的活动是不可取的。第三,活动要直指学科核心素养目标,目标明确,方法得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个体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所孕育出来的学科知识、技能、观念和思维模式,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活动设计必须基于核心素养要求,为提高核心素养服务。
        二、基于活动型学科课程的议题设计原则
        (一)聚焦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要依托活动型学科课程,议题式教学方法是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重要方式,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关系核心素养目标能否达成。议题设计的灵魂就是学科核心素养,如果偏离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节课中,我以“5G时代,我们的时代”作为总议题,下设“展望5G时代——想说爱你不容易”和“拥抱5G时代——奋斗成就新未来”,每个分议题下边又分设三个分议题。通过对中国5G技术发展的前景和现状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和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学生政治认同感;通过搜集资料、课堂探究,培养理性看待中国5G发展的前景和道路,理性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和考验,注重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发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对于国际上对中国技术的打压,中国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利益,提高学生法治意识;通过学生探究中国5G发展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来增强学生公共参与意识。


        (二)激发深度探究热情
        随着新课改深入发展,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从课堂讨论到小组探究展示,从课内活动扩展到课外实践,教育正逐步走出“填鸭式”教师主导教学模式,迎来“议题式”学生主体教学方式。然而,议题探究绝不是老师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课堂热闹一阵儿。在议题式教学的设计中,要精致设计议题式教学的问题链条和展开流程,充分体现教学逻辑和学生认知规律要求,能激发学生深度探究热情,而不是为了配合老师的完任务。这个议题首先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通过情景设置,激起学生兴致,想要去探究;其次,这个议题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应该处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才能够“议”、有得“议”;再次,这个议题具有“议”的价值,不是从书上找知识点的、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而是具有发散性甚至争议性,能够引起“头脑风暴”的“议题”,学生从中学会质疑、思辨、解答、合作,提升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节课,我针对第一个分议题设计了1、5G是新事物吗?为什么?新事物有哪些优越性?2、我国5G发展面临哪些问题?为什么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3、如何看待我国5G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三个分议题,并要求学生课前分三个小组从技术、市场、国际三个方面进行搜集资料和现场调研,获取真实、鲜活的一手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代入感,议题由易到难,从简单到较复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既能回归书本知识,又能激发深度思考,锻炼提高辩证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三)引领正确价值方向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有明确指出:“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议题应该有充分的可讨论的空间,但这种讨论应该是建立在基本观点正确、引领方向明确的基础上。议题式教学要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但不能就事论事地泛泛而谈,而是要明确这种讨论背后的学科支撑和育人价值。议题的设计要体现“教育合一”,即以议为形式,以育为内容,在议题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正确价值引领的理想状态。
        在《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节课中,我通过设计“你如何看待我国5G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和“中国5G为什么能够实现超越?中国在拥抱5G时代的道路上还需要做哪些努力?”两个分议题,让学生在充分讨论,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感悟人的成长发展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想实现超越,不仅要脚踏实地,注重量的积累,更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使学生正确看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懂得厚积薄发的意义。同时,从对我国5G技术发展的历程、现状和前景的分析探究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结语:议题的选取和设计要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引发他们对对问题做出深层次思考,落实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达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统一,在创新教育方式中,更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韩震.核心素养与活动型课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年第3期;
[3]朱明光.关于活动型思想政治课程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年第4 期;
[4]王礼新.议题教学的课程价值、内涵与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年第7期;
[5]沈雪春.议题式教学例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