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经受挫折能力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尚根云
[导读] 挫折是指个体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得满足,从而产生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
        尚根云
        湖北省襄阳市东津新区东津镇中心学校,湖北 襄阳 441106
        挫折是指个体活动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得满足,从而产生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社会发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生活条件好了,加上有些父母百般照顾,孩子遇到挫折就少了。但是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形势越复杂,竞争越激烈。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受挫折又是免不了的,如果我们不从小对孩子进行经受挫折教育,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战胜挫折的意志、能力,那么孩子长大后就难于很好地适应社会。
        一、从培养吃苦耐劳做起。吃苦本身就是经受一种小挫折,能吃苦耐劳是以后能承受大挫折的基础,现在能吃苦,以后遇到真正的“苦”时才能吃得起。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培养:(一)讲历史、树典范。经常给孩子讲革命前辈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讲“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及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意为:周文王被纣拘于羡里后,推演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孔子遇困境而写出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写出《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而写出了《国语》;孙子受了膑脚,写出了兵法著作……)讲父母(或祖父母)幼年时遇到的苦难、挫折;由此使孩子明白,人生的路不可能全是平平坦坦,由此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二)穿大众衣,吃大众饭。不要经常给孩子穿得花里胡哨,奇形怪样,或一味的讲究名牌,这样不利于孩子形成整洁、朴素、健康的审美观和情操。孩子从穿戴上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当这种优越不存在时,或某些方面不如他人时,对孩子说,就等于遭到了挫折;对于吃喝来说,也不必过于精细、讲究。过于精细一方面营养不全。

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利,另一方面易养成好吃,奢侈的不良习惯,一旦这种要求满足不了时,就产生了挫折感。(三)参加体育活动,进行劳动锻炼。不要一味地怕孩子累着了,摔跤了,受苦了。通过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参加劳动,锻炼孩子的身体、意志,培养其克服困难、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能力。
         二、遇到挫折自已解决。挫折是来自多方面的,例如坚持真理而遭人打击、被人误解、受到冷漠、身患残疾不能自食其力、家人亲朋遇到不幸、考试失误、物品遗失等等。诸如此类情况,若未超过孩子的承受限度,就让他自己解决,小孩子摔跤了,不要急于扶起,表现出疼爱万分的样子,让他自己起来,起来后给予鼓就行了;考试失误了,不要横加指责,也不要帮其解脱,而让他自己反思,从懊悔中走出来;受到他人误解,不要急于帮其疏通,让他自己去表白、沟通。这样做既锻炼了孩子战胜挫折的意志,也培养了他战胜挫折的能力。
    三、创设挫折锻炼的机会。有时候要有意去设置挫折,让孩子去锻炼。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对儿子毛岸英的教育可用心良苦。毛岸英大学毕业后,毛泽东安排他到工厂劳动,到农村煅炼,后又送往抗美援朝前线,不幸牺牲,我们在教有核子的时候,也应给孩子挫折锻炼的机会,春游的时候、野炊的时候、军训的时候,都应让孩子积极地去参加,独立地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还可让孩子独自看家、待客、上街买粮、买菜、打扫卫生等,让孩子在独自完成某项任务时,去开动脑筋解决遇到的麻烦,用毅力去克服困难,用意志力去战胜挫折。
    四、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力。有意让孩子去经受挫折锻,或者孩子生长过程中遇到的固有挫折,都要考虑到孩子的承受力。培养抗挫折能力要因人制宜,循序渐进。一定程度的挫折可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但超过了他的承受力,就可能使其心情苦闷、情绪骚乱、甚至造成疾病,影响人格的发展。对于超过孩子承受力的挫折,要预防,预防不了的要作耐心细致地说服、开导,以减轻挫折造成的压力。实际上,除非是极大的挫折,否则只会在孩子心理上产生短的挫折感,不会损害孩子的人格发展,很多伟人都是从挫折中磨炼出来的。逆境、厄运、苦难,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不可逾越,是一座万丈险峰,高不可攀;而对于勇敢者来说,只不过是前进路上的一块垫脚石,是一笔财富,是人生的老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