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五莲县中至镇中心小学 山东日照 276800
作为一名乡镇小学教师兼班主任,在二年级时,为了充实他们的实践活动,我在班里举行了一次集体“包粽子”活动。条件有限又不想麻烦家长,我和另一位老师凑齐了材料,由孩子们携带器具。
鉴于这次活动的有效开展,我发现了他们的小潜力。于是我乘胜追击,在学习一次习作时布置了一个简单的、易操作的、特别的任务——回家在家人的帮助下做一顿饭。
为了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我将家长们发给我的过程图片投屏,让他们上台给自己的“饭菜”做解说(可以提前打稿)。他们面对自己的劳动成果,有的能侃侃而谈,有的简单介绍,有的几句带过。但我能够从他们闪着光的眼睛中感受到他们每个人的成就感。
成就感,这个词触动了我。
在那一瞬间,我突然感觉到,这个“作业”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或是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家长的辛劳不易,珍惜以后的劳动成果,更是为了他们的自我发展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自下而上最高层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学生时代,大部分的自我实现需求都源自学习成绩。而我的学生们,他们并不全是在学习上有天赋的孩子。在学习中,很多“后进生”根本得不到足够的成就感,没有成就感便无法建立自信心。我陷入思考,如果一个长期没有足够成就感的孩子,他成长为身体健全的成年人后,他的心理、人格也随之成长健全了吗?
答案不敢置喙。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们身处在高新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我发现乡镇、农村家长们的认知多多少少存在这样一个误区:他们自小经苦受难,迫切希望给孩子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免于劳作,免于受冻挨饿,免于吃苦,可是他们又没有能力让他们的孩子在一个充实有效的环境中不断学习其它技能,最后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大部分孩子不劳动、不家务,反而沉迷于唯一的诱惑——手机。
网络的世界和现实的生活差距如此之大,他们没有辨别的能力,长此在这种迷混的状态下,生活、学习中又得不到成就感,人格如何健全发展?
而这次的活动让我看到了在学习中不一样的他们,那个调皮捣乱的竟然做的又精美又可观;那个懒散邋遢的竟然将屋子收拾的一尘不染;那个内向不言的手捧成果,脸上的笑容,眼睛里闪烁的光芒竟让我觉得有点耀眼······
我想,这次不经意的、小小的活动带给了他们成就感,他们在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劳动成果时,也似乎在向我们宣告:看,我多优秀!
我想,这也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吧,培养多方面的人才,而不只是学习的机器,知识的搬运机。
当然,在学生的成长历程里,不是一次小小的活动就能成就他们的未来。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我需提高自己的整体意识,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加强自己的育人能力。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人师,最基本的便是教授科学知识。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信息在不断的更新,只有自身不断攫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并培养适应时代潮流的新人。为人师,为仁师。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处在变化的社会,也处于幸福的新社会。没有外敌入侵的苦难磨砺,没有长征两万里的长途跋涉,没有交通不便的盘山路崎岖,也没有田地耕种的锄禾日当午。我们的身体被我们的意识所控,习惯了享受和放纵,忘了他是需要旋转的石磨,要时刻打磨才能在国家、人民需要时贡献自己的力量。参加学校里的体育活动,搞好集体卫生,居家时做家务,农忙时跟着父母去田地劳作,这些都是很好的锻炼机会。紧抓一切机会,增强体魄,“东亚病夫”不能在我们身上体现出丝毫。
当今社会,信息糜烂,孩童时代他们无法“取精华、弃糟粕”。这时,老师的导向引领作用就尤为重要。红色电影的观赏、红色歌曲的传唱、红色精神的传播。传统文化的温顾、历史人物的评析、革命精神的弘扬,你的手指向何处,他们便看向何方。就像我们的故事育人专线教育,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懂得身边的大道理,从而达到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的。我认为,讲故事的过程就是价值观、道德观的输出过程。我们在培养他们讲故事、促表达能力的基础上,同时也能从他们身上看到他们的价值观念是否走在康庄大道上。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他们的审美情趣上。随着网络信息大众化,越来越多的低级趣味的东西走入我们的视野。如何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使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这便要求我们带给学生以美学教育,引领他们对真正的“美”的认识,鼓励他们生活学习中多参与各项文艺活动,提高鉴赏文化艺术的水平,在文化艺术的养分中熏陶,修身也,养性也。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论,6——11岁时勤奋感对自卑感。小学时期,培养他们的勤劳意识能够一定程度消除自卑感。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它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由此次活动的良好成果,我将继续坚持下去,并针对此次活动不断的拓宽、无限的延长:多角度的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比赛,培养他们沟通、实践、表达等多方面、全领域的能力;形成规划性的活动方案,可以每周一的主题班会拿出一点时间来让他们解说自己的劳动成果,进行评奖评优······韩寒有一句话很流行:我们懂得许多道理,却还是过不好我们的一生.其实我们懂得的不过是别人的语言,或者只能算听过别人的理论,最难得的是我们去实践它。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动手和动脑是休戚相关的。
我理解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自己的羽翼之下慢慢的成长,最大程度的去保护他们,让他们晚一点接受风雨的摧残;可是我想反其道而行之,我想让他从懂事的时候就应该去懂得风雨的瞬息而至,我不希望他们是温室里的花朵,我希望他们在暴风雨中依然傲然独立,在迎接彩虹的时候璀璨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