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芬
苍南县宜山镇第一中学325803
摘要:尊重个性差异是初中语文教学取得成功重要法宝,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法,为初中语文教学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做法,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并且极大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应该把其与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结合起来,在实现精准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此把握不足,分层教学中难以充分尊重个体区别,造成学生语文核心能力提升缓慢,对此现象,教师应该对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评价做出调整,使其更适应分层教学模式。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分层教学
1、分层教学的意义
(1)激发学生动力
无论如何学科教学都无法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在学生进入青春期这一时段,其个体差异变得愈发明显,分层教学随之成为一种必然实施的教学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进行教学普遍漠视学生间存在的差异,这表现为教师教学目标的趋同化,即给所有学生设置普遍相同的教学目标。而实际情况是,教师的这些教学目标往往是最高目标,是学习能力最突出的部分学生才能达到的目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达不到这个最高目标,这些学生在长期不达目标的状况下,学习的动力自然不足尖子生,从而导致差距被越拉越大。但是,在分层教学下,教师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普遍都能完成独属自身的任务,其成就感会得到满足,自信心也随之得到增长。通过此种方式,学生自信心得到鼓励,其学习才会更加有动力,而不同学生间的差距才会逐步缩短。
(2)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在教学中注重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其注意到在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中,虽然“教”占据了重要的部分,但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学”才是这两个环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但是是否把意识转变为自觉的实践,并对学生产生作用,就显示出教师能力的差异。即使许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其在教学实践中却未能尊重学生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教与学这两个环节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部分。
对此,初中语文分层教学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有益凸显教学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分层教学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主要体现在“分层”二字中。分层即是按照学生间的区别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在教师进行分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虽然自身可能学习能力存在不足,但是教师依旧为其制定了区别与其他学生的学习计划与目标,这使得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尊重。而教师在教学中,凸显其对学生的尊重,便是在凸显其教学的主体地位。
2、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1)教学目标分层,精准教学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能力差异,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方面,应对此现象最佳的方式就是依据学生的差异,为其设置不同教学目标。
教师在为学生制定差异化的教学目标时,需要关注几个问题,首先,差异化的教学目标,并不是放纵一些语文能力不突出的学生,使其在学习中敷衍了事,而是针对其学习特点,实现更精准的教学;其次,差异化教学目标的设置往往需要稍微高出学生的能力,是一个需要一定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并不是可以轻轻松松实现的目标。这样就避免了学生由于轻松完成教学目标,而产生盲目自大的心理。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九课“三峡”分层目标教学为例。在对该课进行分层差异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以下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在初次授课时,教师应该要求能力优秀的学生掌握文章的翻译、三峡的写作顺序、描写景物的方式,并且能够形成提示性的背诵。第二,进行初次授课时,要求中等学生,掌握翻译、写作顺序、描写方式的内容。第三,对语文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其在初次学习中,能够熟读文章,并掌握文章翻译。但是,无论是优等生、中等学生,还是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其最终要求都是一样的,只是在阶段性的教学目标中实现了精准分层。
(2)教学问题分层,提升学生信心
教师不仅需要从宏观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而在具体教学中,还需要对教学问题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在旧有教学模式下,教师经常发现在课堂提问环节无人回答问题,或是学生回答问题吞吞吐吐。这些与教师没有进行教学提问分层有重要关系。在设置教学问题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提出一些较难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而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中等生以及学习薄弱的学生回答,这会增加其课堂教学的参与感,并且增强其学习自信。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课“藤野先生”分层问题教学为例。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对教学问题进行难易程度的分层,以此来对应不同的学生。如,教师可以用“文章描写了几件事,请大概描述下文章所记叙的事件?”这一问题提问一些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又如,教师可以用“文章为什么用大量篇幅描写一些与藤野先生无关的内容?”以此提问学习优异的学生。
(3)教学评价分层,时时鞭策学生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同时也是教师非常容易忽视的环节。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评价提起足够重视,并在此环节中采取分层评价的方式,以达到鼓励或是鞭策的作用。在分层评价具体实施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学习目标的完成度、学习的积极性、学习能力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因素对学生进行不同评价。对学习能力优秀的学习,教师评价应该以鞭策为主,对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作“说明的顺序”作文评价为例。该单元作文为说明文,意在帮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写作顺序。在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主要以激励性的话语,如“写的不错”“这次就进步很大,给人眼前一亮”等的评语,对部分学生进行激励。而对写作能力突出的学生,教师应该帮助其找出具体不足之处,并且给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其继续进步。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动力,凸显其教学主体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时,需要时刻密切关注学生学习以及性格上的差异,对每位学生给与充分的尊重,并在教学中不断调整各个环节中分层教学的具体方式,使其更符合学生特点,从而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爽.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2018.
[2] 李鹏.分层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运用[J].基础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