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心未泯创新愿——浅谈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陈洁连
[导读] 现在当代语文课堂的讲述方式大都是固定化、格式化的,普遍缺乏模式上的创新
        陈洁连
        岑溪市归义中学543200
        【摘要】现在当代语文课堂的讲述方式大都是固定化、格式化的,普遍缺乏模式上的创新。创新模式的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学习兴趣,也能扩宽学生的学习思维度。国家现在致力于培养创新性人才,但我们应该知道人才不会凭空而出,这就需要教师从小培养孩子应勇于创新。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纬度大胆创新想象,从而实现课堂上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课堂 创新意识
【正文】创新意识具体指在某种事情或某类问题之前,打破传统方法的构局进而用一种新的方法来达到最终目标。创新意识要敢于具有大胆性,敢于突破传统模式,进而完成课堂学习。教师应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独立性,引导学生用新的方法进行学习。
一、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的好“兴趣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发掘人们创新的潜力,只有学生在感兴趣的事情面前,才有可能尽可能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实践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解决问题。例如: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六课《勇气》这一课为例,教师应先用自己的知识能力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譬如“勇”字在文中究竟是如何具体提现的,“勇”在文中的含义究竟有几方面,教师通过提出几点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章的习惯又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的实现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学生进行文章主要学习的同时,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层层分析,进而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又能深刻领会勇气精神。教师应发挥引和导的作用,学生应发挥探和究的作用,通过让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创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会使学生在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快速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扬创新精神。
二、培养想象能力
中学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想象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前提。通过想象,来扩展思维进而将创新引入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用想象的方法来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第十一课朱自清先生的《春》中,引导学生对春天的场景及画面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更加具体的来说就是借助文中优美的文字或者一些动画形式的播放如“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芽、绿叶等等光凭借这些富有春景的词语就足够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再在搭配动画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视觉形式的方法来想象春天生机盎然的场景,去想象小草是如何破土而出,树木又是如何变得枝繁叶茂。这种方法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又能调动课堂的学习氛围。

在已知的空间内又能感觉未知的空间,更加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之感,进而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再比如九年级第五课文章《孔乙己》,到文章最后也没有说他到底结局如何,我们大家都知道他必然活不成,但是这时教师便可以根据自身教学经验,通过让同学来展开想象来探讨他到底结局如何,这未尝又如何不是一件好事呢?这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世间的百态又能培养学生富有爱心。对于我们来说是两全其美的一件事情。
三、发扬讨论争辩精神
在创新中,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看待问题。发挥答辩精神,可以让学生在锻炼自己的同时又能发现自己认识的问题存在许多不足。从心理学研究表明,答辩也能为课堂上创新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作用,这不仅能够提高我们对创造力的发展,也对于学生的心力、智力存在很大的帮助。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最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个人的创新意识。例如:以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在仙台》为教学一例,鲁迅在写这篇文章中写到“胶菜”,“龙舌兰”,这是他将自己所受到的优待所做的比喻,所以便有了如何对“物以稀为贵”进行理解的?学生对于这类问题必然有不同的看法,便会因此产生不同的想法进而会产生激烈的争辩。有的人认为可能是真的关系,有的人认为可能是另有所图。但教师应进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为在文中找出相关的依据和论证进而辩论。比如可能是因为鲁迅先生只身一人来到日本求学,面对其殷勤的态度,鲁迅难免会产生心生疑惑的态度。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进行答辩,发表不同的看法进行相互补充,通过实践性的答辩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口才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进行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来培养创新意识,口头上的说不能代表一切,只有实时性的操作才有可能使学生有真切式的感受。在表面上看似是一种实践,实际上存在许多深层次的含义与意义。例如在人教版高一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兰亭集序》这一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文中形容的文化内容以及社会背景,让学生模拟现实中的群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来自行进行创新设计对话内容从而完成学习内容。“实践性”的内容往往更加能够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兴趣,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积极的完成相关活动。
【结束语】无论是通过实践培养也好还是自我想象也好,在一定程度上都需要伴有些教师的正确引导。在课堂上培养创新意识可以培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方面发展,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等以此来为社会培养新时代创新性人才。
【参考文献】
[1]朱玉峰. 丹心未泯创新愿——浅谈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A]. 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论文汇编(七)[C].福建省商贸协会、厦门市新课改课题小组:福建省商贸协会,2020:5.
[2]王碧芸.丹心未泯创新愿——浅谈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意识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2):44-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