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比古丽·吾甫力
乌什县奥特贝希乡10村幼儿园
摘要: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科的一种,把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进行结合,利用情感来感染幼儿,对幼儿进行引导,保证幼儿可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成长环境,帮助幼儿在学前教育中培养一个健全的心理,避免各种性格缺陷的产生,两者的结合,对于幼儿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学前教育上的一次突破,也为学前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进步方向。
关键词:情感心理学;学前教育;融合路径
1情感心理学概述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如何消除由外界或自然产生的紧张和压力,恢复人们健康健全的人格。情感心理学由情绪入手逐渐连接情感,是辅助儿童将情绪转化为或者培养为情感的媒介,学前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分支为儿童情感的培养,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职、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需求相关。
1.1情感心理学发展背景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心理学体系较为完善的体现。情感心理学起初以关爱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为主,随着其不断发展,开始扩展为找寻治愈心理创伤的方式,并且立足于以情感方面的调节拯救心理受到伤害的人群。情感心理学通过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别得出儿童的心理是否健康奠定了其成年后心理环境是否坚固的结论,进而开始研究如何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同时对儿童的情绪反应作出对应的总结。结合社会现实而言,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生活节奏较慢,儿童会得到更多的家庭教育以及父母的陪伴,但这并不意味父母采取的是充满情感的教育方式,同时,经济发展程度与地区的文化与教育直接相关,经济落后的城市其学前教育水平必然低于经济发达地区,而教育水平低包含着教师素质低下、教学环境落后,进而儿童受到的社会教育也是缺失情感的,这种情况对于儿童的成长十分不利,因此普及情感心理学,塑造儿童健康心理十分重要。
1.2情感心理学发展现状
儿童时期的情感表达以情绪发泄为主,其情绪来源于环境等外界因素以及生理反应的内在因素,即儿童的情绪反应是纯粹的生理表达。情感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则是将儿童简单的生理情绪逐渐培养为内心情感的表达,这是由简单向复杂过渡的过程,为儿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的确立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从社会整体发展而言,心理学以及人类的心理健康愈发受到社会的重视,从小学至大学中增加的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学专业各类分支也可以感受到,社会经济虽发展飞快,但人们的生活压力却在逐渐增大,进而导致儿童的成长环境处于低气压的状态,长此以往既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而且也会影响创设良好的儿童心理环境。近年来,情感心理学开始朝着关注儿童教育以及儿童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在社会范围内得到足够的重视,情感心理学愈发占据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
1.3情感心理学的重要性
目前,学前教育主要以智力开发为主,即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提前向儿童传授难度相较于能力更高的知识,由此开发儿童的知识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显然这是忽略情感教育的表现。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的方式应由强制授课转化为以情感为基调,培养其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其学习能力,同时培养儿童的社会性。儿童对学习学科的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其对学科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学前教育中的儿童多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极少部分儿童处于主动探索的状态,因此教师的情感交流与沟通以及蕴含情感的教育模式尤为重要。
情感心理学促成学前教育以学科情感培养为起点,逐渐向儿童传授学科知识与情感内涵;与此同时,事实证明较为温和的教育方式更适合当代儿童的成长环境,知识教育应在儿童接受的情况下进行传输,同时给予儿童一定的自我思考空间,因此情感心理学融入学前教育是开启温和方式的学前教育的必由之路。
2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建议
2.1加强对幼儿的情感教育
在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情感教育,只有对幼儿进行足够深刻的情感教育,才能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推动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情感教育有多种体现形式,往细了说,对幼儿的情感教育就是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要有流露出足够的情感,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时候要选择温柔的方式,不能过于严厉,用一个很好的态度与幼儿进行沟通,让幼儿体会到老师的这种情感。老师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不要对幼儿过于严厉和冷漠,建立一个高高在上的形象对于幼儿的教育会造成很大的影响,老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当温和的方式,让幼儿对老师产生亲近的感觉,这样可以有效的提升幼儿教育的效果,加速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比如老师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经常性的使用:“好不好呀?”“亲爱的”这样的词语,让幼儿感受到一种平等对待和足够的尊重,这样可以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而且还可以丰富幼儿的内心情感,对于幼儿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是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的一种有力体现。
2.2以情感来带动学习气氛
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学习气氛是非常重要的,幼儿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事物的认知通常都是凭借自己的直观感受,所以,良好的学习气氛,可以提升幼儿对知识的接受程度,而且还能提高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在之前的学前教育中,老师通常都是相反设法的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并且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以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这样的学习气氛中,幼儿因为自制能力比较差,容易放松自己,不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幼儿在沉闷的教学氛围,会变的非常消极,对老师的话根本不能放在心上,老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要利用情感来创设一个充满温情但是又不失乐趣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氛围才是当前幼儿学习所需要的。老师在上课之前,可以用带有情感的话与幼儿进行交流,让幼儿受到情感的感染,从而提升幼儿的集体归属感,让幼儿在班级中体会到一种家庭的温暖,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幼儿的智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提升,非常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2.3加强对学科情感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源自于对学科的了解程度。加强对学生学科情感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主学习能力[3]。所以,教师只有研究透彻学前教育学,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通过完善有效的传授技巧,才能达到师生间的情感互动。例如,在“10元购物”这堂课中,教师可以在纸上画出1元、2元、5元、10元的购物券,然后让学生买够10元的物品,并引导学生思考:怎么搭配?怎么组成10元?有多少种组合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再进行评比。这样的教学模式,在加强了与学生的情感互动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结束语
情感教育与情感培养同样处于学前教育中的重要位置,情感教育是儿童形成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心理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我国部分地区的学前教育已引入情感教育,但是仅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尚未提出具体方案,并且情感心理学融入学前教育对教师基本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标准,使得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更加困难。然而,情感心理学与学前教育的融合是学前教育与心理学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为儿童成长环境提供更优质选择的必由之路,基于此,情感心理学应加快其融入学前教育的进程,为未来学前教育、心理学、社会发展与儿童培养奠定基石。
参考文献
[1]夏丽洁.以情优教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应用[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下),2014,22(03):182-184,187-188.
[2]杨秋侠.浅谈情感教学心理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新校园(中旬刊),2013,22(06):205-206,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