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开拓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邹晶
[导读]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逐渐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目标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邹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0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逐渐向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目标转变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应抓住大数据趋势给服务创新带来的契机,结合大数据主要特征以及应用情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开发出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全新路径。文章基于此,针对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开拓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

        文化强国不仅是一个目标,更是新时期的文化发展的要求。图书馆是为人类提供精神食粮的重要场所,不能再以传统的服务方式去面对新时代的变革,如何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是所有图书馆人应该思考的问题。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工作宗旨是为学生、教职工读者服务,当陈旧的服务方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时,高校图书馆就必须走一条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发展道路。大数据的引入潜在地改写了图书馆的服务样式和服务内涵。在这一进程中,寻求图书馆服务工作与大数据时代发展的契合,成为当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职能拓展的有效策略。
1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影响
        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质量是衡量图书馆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服务是指图书馆对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和研究之后为读者提供信息的活动。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提高了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准确性,推动了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创新发展,也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1带来了图书馆服务理念以及服务方式的创新要求
        大数据的管理理念能够有效创新管理人员理念,使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得到有效创新,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管理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加强读者自身的自主性,读者能够借助电子设备进行图书的检索,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管理以及服务的效率。大数据技术能够根据书籍的类型借阅次数来分析出学生阅读的兴趣,读者也能够通过对话窗口进行建议的提供,以提高图书馆服务的质量。
1.2 要求培养高素质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团队
        大数据技术的有效运用,还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来推动。大数据技术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掌握和利用好的,还需要管理人员的努力学习,以便引导读者进行自主借阅的引导。学习大数据信息技术,是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质量的必由之路。在进行图书馆人员的招聘时,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选用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给图书馆的管理注入新鲜的活力,以一带多,提升图书馆管理团队的整体素养,起到带头作用。
1.3 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成为趋势
        大数据技术实现图书资源的信息化管理,也奠定了共享的基础。大数据技术使得图书馆不仅局限在一馆中的资源,不同的图书馆之间也能够搭建起信息的共享,促进交流,使读者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便于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促进图书馆的服务。电子信息化的共享平台也能够加快纸质化书籍的电子信息化,节省了读者的时间。读者进行电子书籍的阅读,能够延长书籍的使用寿命和图书馆的资金,也更好的展现图书馆的知识信息传播的功能。搭建不同图书馆之间的信息平台,读者也能够选择到自己想要的阅读书籍,即使在其中一个图书馆不能够借阅自己满意的书籍,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技术去查询其他图书馆是否有该书籍,节省读者的时间,满足需求,提高服务的效率
2 大数据时代对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路径探索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读者对信息提供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图书馆就必须在读者服务上进行创新,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2.1 图书馆读者服务内容的与时俱进
        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需要将以往的服务模式转变,根据时代特点制定相应的长效服务机制,利用云技术建立起移动图书馆,让读者实现随时随地的自助查阅,还可以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例如社区服务、商场服务等方面的业务,在人群密集的区域可以开设虚拟图书社区,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方式进行转变。同时针对目前庞大的智能手机用户,还可以开设智能手机图书馆服务,学校图书馆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一款校园图书馆APP,并实现微信平台和图书馆信息系统的有效连接,构建起实用性较强的校园移动图书馆平台,使学生通过手机网页或微信客户端就能享受借阅服务,同时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相关信息进行实时发布。另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发运用智能分析系统,为用户进行更准确的推荐,并融入智能的语义分析和理解能力,实现更加方便快捷的检索应用。智能分析系统的运用,能够实现更好的为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并转变了以往的服务理念,服务的针对性也更强了。通过云技术建立移动图书馆,实现了固定服务向移动服务的转变。
2.2 图书馆向服务平台化的转变
        大数据时代,随着学术界逐渐接纳并采用图书馆平台的理念,图书馆服务功能就已经发生了质的改变。逐渐建立了由书商、图书馆、出版商等三方共同参与的合作方式,促使出版商和书商满足图书馆馆藏的信息需求,更好地实现纸质图书与电子资源的全程管理和使用。图书馆服务平台形式的改变,是与现代化的图书馆集成系统实践管理密不可分的。图书馆集成系统是解决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统一管理的问题,而图书馆服务平台是从整个图书馆信息系统的生态架构模式来为读者提供服务的。平台把图书馆对纸质、电子和数字等信息资源统一管理起来,采用资源发现系统,把文献资源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要提高读者服务的满意度,只是提高管理和服务能力是不够的,不但要构建高层次的服务平台,还要建设更多的信息资源。
2.3 图书馆员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革新
        很多高校的图书管理员受到传统的服务方式的影响,在工作中很难接受新的服务方式,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对他们进行新的服务理念的培养。他们平时在工作中服务理念还停留在以往的服务方式上,对服务的创新认识不足,十分保守。传统的图书管理当中,是以聚类分析、信息数据挖掘、可视化分析、数据融合与集成为流程,无法实现对深度数据的挖掘。在图书馆服务工作当中发现,这一简单图书服务方式已不能满足读者及客户的需求。这就需要基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加强自身大数据素养的提升,站到大数据服务的时代前沿,创新自身的工作样式,使得更多的读者通过自己而获得对书籍深度、价值的重新认知。另一方面,要主动借力大数据技术来谋划阅读推广的方案,以更专业的文化视角、更科学的工作服务,践行在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一线。以前有很多的信息资源不能与读者见面,经过服务理念的创新,任何读者都能看到以往见不到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许多读者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积极性,而且还使图书馆的地位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图书馆只有增强网络信息服务意识,拓展服务工作内涵,一切从读者角度出发,及时为读者提供更准确更前沿的信息资源。
3 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给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图书馆必须认识到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并设法利用创新模式来改变服务方式,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内容,在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发展基础上,充分发挥大数据在服务、优化、资源等方面优势,着力推进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服务模式和活动形式的创新。

参考资料:
1 陈文.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容及其策略分析[J].才智,2018(10):25-27.
2李丹丹.大数据时代中小型城市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J].黑河学院学报,2020 (04):172-173.
3 高云.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开拓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J].东西南北,2019(12):16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