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政策”的理解与探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薛邦成
[导读] 我们经常说“政策”,而且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薛邦成
        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730000
        【内容摘要】我们经常说“政策”,而且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那么究竟什么是政策?他的概念内涵有哪些?功能有哪些?应该如何进行分类?制定和执行的主体是谁?应该进行很好的理解与研究。
        【关键词】政策  理解  研究
        一、政策的概念
        是指一个国家政权、一个政党或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本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或意志,通过权威和标准化规范化形式规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所制定的行动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措施,完成所下达的任务,所实行的工作方式等。
        我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政策制定者是谁?一个国家或一个政党或一个社会团体,个人一般不会制定政策。2、为了实现本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或意志而做出的一系列规定。3、这个规定首先包括达到一定的目标。4、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必须采取的的行动。5、行动的原则、方法、手段或措施是什么?所实行的工作方式是什么?6、政策执行者是谁?如果政策制定者是国家,那么执行者就是这个国家的国民;如果政策制定者是一个党派,那么政策执行者就是这个党派的所有党员;如果政策制定者是一个社会团体组织,那么政策执行者就是这个社会团体组织的所有成员。7、政策发布形式:使用规范的严肃的文件形式。
        二、政策的分类
        1、按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分为临时政策、中期政策、长期政策、永久性政策。临时政策就是发挥作用时间在一年以内政策;中期政策就是发挥作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十年以内的政策;长期政策就是发挥作用时间在十年以上五十年或一百年以内的政策;永久性政策就是没有最终时间限制的政策。
        2、按制定者分为国家政策、党的政策和社会团体组织的政策。国家政策对一国国民有好处或者有限制;党的政策仅对一个党派的所有党员行为有限制或者得到好处;社会团体组织政策仅仅对这个社会团体成员有利益有好处或者有限制。
        3、按行业领域分为农业政策、工业政策、商业政策、交通运输政策、教育政策、科技政策、国防政策、信息管理政策、资源开发和利用政策、人口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
        4、按区域级次分为国家级政策、省级政策、地州市级政策、县市级政策、乡镇级政策。政策执行的范围不一样。
        5、按社会阶层分为工人阶级政策、农民阶级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新型社会阶层的政策、个体户政策等。
        三、政策的功能和特点
        1、目的性。为了维护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或完成一定的任务。
        2、范围性。是指政策作用的范围,区域范围、人员范围、阶层范围、行业领域范围等。
        3、原则性。政策制定者要求执行者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4、区别性。制定政策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区分清楚事物的性质、种类、作用等,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
        5、指导性。政策制定出来后,就是指导执行者行为的,行动方向的,或者有关路线的,以便符合他们的目的或要求。
        6、措施性。政策制定的时候,必须提出为了达到目标或完成任务的手段、方法和途径。也鼓励政策执行者千方百计想办法、找措施完成之。
        7、奖惩性。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或完成一定的任务。政策制定时必须对某些行为、措施作出限制,对某些行为或措施做出鼓励。对结果好优秀的要表扬奖励,对做的不好结果比较差的要批评惩罚。
        8、严肃性。政策制定出来后,必须要求有关部门或人员严格执行,执行时不能打折扣,不能有弹性,不能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
        9、公平性。政策制定的时候一般在同等环境和条件下同类人是一视同仁的,所以执行的时候同种情况同类人要公平执行。
        10、例外性。

对一些特殊的地区如边老少穷地区,对一些特殊的行业如农业、特殊的人群如残疾人等有特殊的政策,在这种情况下要把政策原则和灵活性、特殊性结合起来。
        11、保证性。必须为了保证一定目标实现。
        四、政策、策略、法律的区别
        1、从主体来讲,政策的主体是制定者和执行者,制定者是国家、党派或团体组织,执行者是法人、非法人单位、公民和其他个人;策略的主体是施策者和受策者,施策者可以是一个国家、政党、团体组织,也可以是一个法人、非法人单位和个人,受策者也可以是一个国家、政党、团体组织,也可以是一个法人、非法人单位和个人;法律主体是制定者和执行者,制定者在中国必须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执行者为法人、非法人单位和个人。
        2、从概念来讲,是指一个国家政权、一个政党或一个组织,为了实现自己本阶级或阶层的利益或意志,通过权威和标准化规范化形式规定在一定历史时期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所制定的行动原则,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或措施,完成所下达的任务,所实行的工作方式等。策略泛指善于灵活运用适合当时情况的斗争方式和方法。法律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用来约束组织和人们行为的、调节有关利益关系的规范。
        3、从功能来讲,政策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的行动措施、保证措施和奖惩措施;策略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所实施的计策和谋略,含有计划性筹划性和技巧性;法律制度就是管理人的,约束人们行为的,调节相关利益关系的,也是一种标准一种规范。
        4、从表达形式来讲,政策颁布一般是书面的、纸质的或网络的,也有口头形式,但必须是明确的,界限是清楚的,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策略可以是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甚至是保密的;不一定明显、明确,可以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法律必须是书面形式的纸质的,网络形式只是为了宣传学习,不能有口头形式,也不能是秘密的,是公开化了的。
        
        五、如何理解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充分说明了政策和策略的极端重要性。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社会团体利益而制定的,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或达到一定目的而制定的。政策包括一定的原则,执行的时候不能违背,如果违背了就达不到目的或完不成任务,就会挫伤部分人的积极性,伤害部分人的利益;政策包括一定的标准,不能降低,也不能提高,随意降低或提高会使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政策包括很多要求,必须做到,如果做不到,政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政策要求运用一定的措施、方法或手段,必须使用好,如果使用不好,后果却不堪设想,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政策就是要对不同行业领域、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的要求或行使的标准要严格区分清楚。如果区别不清楚,会导致很多矛盾或冲突,混淆很多是非界限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策略,是一种计策,如执行政策时要注意设计、规划、想出对策,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切忌简单粗暴、直截了当,否则会得罪很多人,挫伤很多人的积极性,伤害群众的利益,背坏党的形象。在军事上要注意谋略,在谈判过程中要注意计巧,在处理有关利益关系时要注意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如果不善于运用这些的话,可能要失败,关系也协调不好。中国共产党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考虑策略,如统一战线,对共产党来说,既是战略,又是政策,还是策略。战略就是要团结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政策就是在搞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独立的自主权,革命时期与国民党合作时,一定要掌握对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策略就是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有关关系时要巧妙施策,要注意分寸的把握,要讲究工作方式方法。制定了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也要注意策略。
        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政策,如国共合作政策、土地革命政策、抗日政策、“三大改造”政策、“三反五反”政策、国民经济恢复政策、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政策、社教“六十条”政策、农村阶级划分政策、国防政策、外交政策、改革开放政策、设立经济特区、国家新区政策、扶贫政策、精准脱贫政策、城乡低保政策、加快边老少穷地区发展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沿海开放政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技术研发和创新政策、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政策等。
        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策略,(1)四渡赤水策略,(2)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策略,(3)游击战策略,(4)运动战策略,(5)延安整风策略,(6)1949年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建立,也有策略问题,(7)统一战线运作的策略。(8)“三大改造”过程中运用的策略。(9)改革开放,既是一项伟大的政策,又是一项高瞻远瞩的战略,在这项政策和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采取很多策略。(9)设立经济特区策略。(10)“一带一路”,既是很宏观的具有世界性的政策,又是具有极其远见的大手笔战略,在这项政策和战略实施过程中当然也要运用到多种智慧和策略等。
        作者简介:薛邦成,男,1964年11月26日出生,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老师,法学博士。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