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美恰
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桃城第一小学 532200
摘要:小学语文是教育界中最为关键的科目,而为低年级小学生开展识字教学,能够增加小学生文字的熟识数量与程度,从而能够在日常的对话、学习中运用到更多的词汇。基于此,本文将围绕当下小学语文开展识字教学工作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分析,并为了提升识字教学的效率,而选取适宜的解决对策,从而为语文教师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一定的协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前言:当前,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由于年龄尚小,对于文字、词句的熟识度并不高,而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工作期间,如果没有合理的采取教学方式,也会影响到小学生文字与词句的掌握。由此可见,探寻当前识字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佐以适宜的解决对策,是确保识字教学工作能够高效开展的重要因素。
1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开展期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不重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众多语文教师因为受到以往教育观念的影响,为了能够将识字教学的目标达成,只是采取以往的板书式、灌输式、说教式教学方法,从而对小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重视。在开展教学期间,教师的传授时间过多,从而导致小学生无法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加以发挥,造成小学生识字学习的参与度、意识较差,只是对学习的内容死记硬背,但是课后便会忘记所学习的内容,造成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对教师的教学效果造成巨大影响。
1.2忽略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识字的内容
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只是对教材中涉及的内容进行讲述,对于没有要求认真识习的文字只是草草带过,从而造成小学生的识字能力、识字范围受到制约,也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脱离。另外,教育部门对各个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学习的要求作出了规定,但是,语文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期间,并没有将小学生的差异化水平、年龄特征作为依据开展针对性的识字教学工作。从而造成教学的内容缺乏吸引力,降低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活跃课堂气氛,导致课堂的氛围较为乏味、枯燥,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严重影响到识字教学的效果。
1.3忽视自身知识结构的完整性
当下,语文教师自身对于语言规范的意识并不高,从而造成在开展教学期间,经常出现用字不够规范、口头语过多等知识性错误[1]。
例如:教师在开展识字教学期间,前后鼻音不够明确、字音不够准确等。例如:“轻快”一词中的“轻”读为前鼻音,造成小学生在跟读之时也出现了错误。或是在小学生将“还给”中的“还”读成“hai”时,教师没有及时纠正,也会造成小学生识字学习的效果受到影响。
2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开展期间的主要解决对策
2.1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该在识字教学中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能够重视起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的角色改编为指引者,从而将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加以发挥。例如:在开展《动物儿歌》一课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留给小学生小组讨论的时间,让小学生能够发现文中存在的多音字,并且讨论多音字的读音都是什么。随后,每个小组之间进行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发现的多音字最多,哪个小组多音字的读音最正确等。通过此种方式,来将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调动起来,能够主动加入至学习当中,自主学习文中的知识,从而将课堂的气氛活跃,并且达成良好的教学质量。
2.2开展差异教学
在开展语文识字教学工作期间,教师应该对小学生学习的差异有充分的重视,能够将小学生记忆能力、学习能力以及识字水平之间的差异作为依据,开展差异教学。将课堂中的小学生作出三个分层,第一层的小学生学习成绩优异,能够快速熟识文字并且牢牢记忆;第二层的小学生学习成绩较好,能够快速熟识部分文字并且牢牢记忆;第三层的小学生学习成绩较差,无法快速熟识文字并且牢牢记忆[2]。因此,对于不同分层的小学生,语文教师应该设立不同的难度展开识字教学。例如:在开展《大小多少》一课的教学时,对于第一分层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在掌握大小多少的规律后,作出课外延伸,如了解长宽高矮等规律,拓宽第一分层小学生的学习视野;对于第二分层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对文中提到的一群、一只等数量称呼作出对比,了解多少的含义;对于第三分层的小学生,教师可以让其反复诵读文章,加深对文中文字的记忆。通过此方法,能够促使小学生的学习得到共同进步,并且树立起小学生学习的信心,进而将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全面提高。
结束语:
综合上述的分析来看,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程在开展识字教学期间,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而导致小学生无兴趣学习,造成其文字、词句的熟识度并不高,影响到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不断的改善教学方式,加大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是确保识字教学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核心因素。
参考文献:
[1]李玲.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2019(23):37+36.
[2]潘奕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影响因素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9(01):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