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探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黄淑莉
[导读]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而语又在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黄淑莉
        烟台市开发区实验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摘要: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事业是人们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而语又在教育事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其教育方法应不断创新。因此,身处语文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也就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初中语文学科特点与教学实践,合理地运用情境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师生对文本的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新意识,让语文课堂焕发生机。因此,本文旨在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模式。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课堂;情境教学
        引言
        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核心素养下培养学生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这门学科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要提升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拿语文学科来说,这门学科主要是一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塑造他们健全人格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然成为许多教师研究的问题。本文就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情境教学进行讨论,意在为学生创造更加良好的课堂环境。
        1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的分析
        新课改倡导学生为教学主体,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因而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要求进行明确,促进初中语文教学思路的明确。第一,要求教师将学生摆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从传统的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合作下促进任务的完成。第二,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致力于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第三,以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切实优化导学案的学习方法。第四,以反思教学为载体,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2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问题所在
        2.1情境教学备受忽视
        新课改中提出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多关注学生知识学习的内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维及方式习惯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仍“重知轻能”,以寻求学生考试分数最大化作为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准,较少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教学方式单一,认为情境教学会让学生忽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其实,如此程式化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越来越大的抵触心理,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进入初中后,课业负担越来越重,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外部的压力,其内在学习动机很难得到激发。教师自导自演,学生充耳不闻,课堂教学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长此以往,课堂教学会越来越乏味,严重影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成效。
        2.2情境教学缺乏严谨性
        初中学生自然也是明白在课堂上需要师生配合,活跃课堂气氛,师生互动良好时语文学习效率也较高。但是,由于初中语文教学课时较多且体系庞杂,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缺乏针对性,导致整体的教学效果十分不明显。具体来说,就是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的情境教学只限于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设备的利用上,没有真正研究其与上课内容的关联性。这和教师的情境设计不合理有关,同时也是自身对课堂教学的准备缺乏严谨性的表现,导致情境教学十分程式化。


        3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具体策略
        3.1教材与情境相结合,完善学生的语言能力
        新课标指出初中语文教学应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得学生具备较强的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为日后的学习以及三观和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当下的语文教学从教授给学生知识与能力,解题的方法与解题过程等上升到了传授对于语言的构建与使用、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核心素养的培养上。因此,在当教师明确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任务目标之后,便应该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与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出来,便会产生强大的驱动力去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对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进一步加强。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教学形式,把学生的被动地位放在了主动地位上,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主旨,掌握语言运用。
        3.2实施生活化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对其的应用。在核心素养的培养下,开展初中语文教学应充分意识到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教学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清晰、明确。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肯定,引导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更好地促进语文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生活对语文知识进行诠释,利用语文知识促进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例如,在《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的阅读教学完成后,教师应该组织讨论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勒的看法,教师还可适当地设置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说一说自己的叔叔与于勒的区别是什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人物的写作技巧。
        3.3适时切入,培养求异思维
        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穷的,特别是求异思维模式下语文教学更能激发出学生更大的激情,释放出无尽的想象。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句话用来说明求异思维的魅力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狐狸吃葡萄饿瘦了才能吃到葡萄的话题,在求异思维模式下历久弥新,越来越有了新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有了好多种想象:狐狸吃到了美味的葡萄,看来觉知此事要躬行;为了美味的葡萄,饿其体肤又如何,它只想吃葡萄,于是不理睬别人的嘲笑,正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实践出真知,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给了那些站在洞外的观望者、议论的“聪明人”一个响亮结实无可反驳的耳光;放下架子向狐狸学习,学习它勇于实践自我成功的伟大创举等等。各抒己见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迸溅出了想象的火光,这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翅膀,是踏上语文核心素养征程的星光大道。
        3.4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语文学科存在的魅力,最终实现学生自身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的发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舞台剧的方式来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石壕吏》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别饰演诗中出现的“老妇”“差役”等角色,然后再结合实际内容来设计对应的人物台词,同时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养,同时也能让学生收获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从而对古文之美有更深的认识。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新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教学模式的价值和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指导,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高效性。
        参考文献
        [1]于翠玲.媒介素养教育融入中学语文教学思路[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2).
        [2]郝明.自主合作学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速读,2019(5)
        [3]赵雅琴.基于核心素养重建的初中语文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9(12):40-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