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黄明媚
[导读]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对于提高小学生精神文化水平有重要意义
        黄明媚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城关第二小学   615100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流传至今,对于提高小学生精神文化水平有重要意义。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师学生不再重视古诗词的深入学习,我国号召学生全面发展,着重发展核心素养,古诗词的学习既可以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所以统一开始使用部编教材,增添了大量必学古诗词,旨在让小学生充分接受文化的熏陶,重视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不断提高语文古诗词学习能力。所以将核心素养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共同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引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古诗词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境想象和情感领悟能力,体会古诗词的韵律之美,传承中华优秀古诗词文化,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一、注重对古诗词的情感体验
        在我国一个优秀的人才不只是指一个人学识的高低,还包括一个人的情怀,智慧以及思想境界等多方面因素。而我国现在所倡导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包括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和情怀等在内的多种条件,来培养优秀的学生。在任何一首古诗词的教学当中,不仅要注重单个字词的意思,还需要感受诗人在写诗时的心境、情怀以及情感。进而培养学生对于各种文化的感知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当将小学课堂与社会相互联系起来,将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偏向生活化,引导学生从过去走向未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收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古诗词以及不同诗人对于同一意象的古诗词进行对比赏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人的心境。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诗词文化的博大及魅力。此外教师要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主动学习更有利于加强核心素养。
        例如,在学习《赠刘景文》这首诗词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这首诗词中的意象,结合作者的写作手法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境和情感。因为诗人在写诗词时,通常将自己的心情寄托在不同的意象之中,所以对于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分析意向及写作方式,表达技巧都十分重要。经过多次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丰富学生的文化储备。学习的过程就是积累的过程,学会足够的意象特点含义,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其他的古诗词。在诗人的眼里,任何一种花草树木,大海河流都能够用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比如,可以从《游子吟》这首诗词的意象中体会到作为母亲的不舍和无限的关心。每一首诗词背后都有不同的情感表达,有喜悦,有不舍,有忧愁,有想念。每个字词中都流露着诗人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通过学生和教师的相互配合才能够逐渐真正感悟。《浪淘沙》中,诗人仕途失意,不受重用,尽管多次被贬,却一直不畏权贵,而诗句“如今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依旧向往田园生活,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点出刘禹锡对于田园生活的渴望还要点出对于权贵的厌恶。适当的讲解后,教师可以采取学生讲老师听的模式,用来检验教师的授课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听懂。给予学生一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可以加强学生听课的专注度以及对于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营造生动有效的情境
        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方法,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设备,其丰富的试听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制作多种精美的课件,由此可以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情境,得到了不少语文教师的青睐。

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特征来设计情境,情境的创设要符合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教育价值,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出更真实有效的情境。
        例如,在开展《去年的树》的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在课件中播放动画,一只小鸟坐在大树上,动情地为好朋友大树唱歌,大树则摇曳着枝叶,静静地听小鸟在歌唱……通过多媒体动画,可以营造出生动有效、充满画面感的情景,也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代入情景,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之中。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通过立体的情境更多地实现对课本内容的解读,让学生在充满画面感的情境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让自己变成了在树下的旁观者,通过多种媒体的感官刺激,形成了身临其境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时,要把握课件的长度,课件的时间不宜过长,也不宜面面俱到。一般来说,课件也是一种辅助的教学工具,教师不能过分依赖多媒体,以避免产生喧宾夺主的现象。
三、充分发挥想象
        古诗是小学语文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在小学学习古诗,不能要求学生一味去死记硬背,而要利用注释或前后诗句描写的意境大概理解诗句的意思,因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不是很强,不能要求他们对诗词完全精确地理解,甚至了解时代的背景等,这样会减弱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所以就要换一种其他的思路,小学的学生,这个时候大部分都是想象力比较丰富,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这是他们年龄段的特点,所以就要结合他们的这些特点,为他们设置一个最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在诗歌的教学中,老师们多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他们看到诗歌中的句子,在脑子里可以联想出相关的画面,这样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诗,而且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理解。比如说教“登鹳雀楼”这篇古诗的时候,先让孩子自己朗读,对于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老师讲到第一句白日依山尽,就是说太阳和山的距离很近,这个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这是个怎么样的画面,可以先想想一座山和一轮太阳,然后它们的距离是很近的。这是一个远景。再到第二句,黄河入海流。黄河流入海中,这是一幅多么壮阔的景象,气势磅礴。从远处的山到近处的海,太阳的位置比较低,说明要么是清晨,要么是傍晚,文章中可知,这是在傍晚,傍晚时候的太阳慢慢地下落,已经快下山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之水滚滚而来,慢慢地流入大海。后面的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的前两句是描写景色的壮阔,后面这两句就是表达感情,这也是古诗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意思就是说,站得越高,看得越远。刚开始看的时候,觉得只是作者站在楼上,看到远处的所感,其实这是一种人生哲理,要想看得更远,就要站得更高,耐人寻味。这时候老师引导学生们,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们明白在学习之中,要是想取得一个好成绩,就要努力。
结束语
        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也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发挥古诗词的教育功能,教师应该结合新课标的需求,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小学生爱上古诗词,增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自信,进而提升小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和古诗词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古诗词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2020(09):88.
[2]林海玲.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J].华夏教师,2019(34):24-25.
[3]李晶.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古诗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16):62-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