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薛刚
[导读] 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科学的渗透措施
        薛刚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茶店中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科学的渗透措施,引导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对积极心理学的渗透形成正确的认识,通过对教学活动的科学设计和实施,形成对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激发,使其形成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提升语文教学成果,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
引言
    积极心理学是当前较为成熟的心理学研究形式,对思想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形成积极的心理体验,对教育领域具有积极作用。而语文科目作为初中阶段的重要学科,是学生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对学生发展起到关键作用,积极心理学的科学渗透,对语文教学思路进行科学的优化,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活态度,对其身心健康成长具有积极作用。
1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
1.1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积极心理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渗透,是利用积极的心理学思想,对教学环境进行科学渗透,形成对学生思维的有效激发,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形成积极的参与,改善学习氛围,为教学活动的高效开展形成有效支持。同时能够推动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坚定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教师与学生进行积极的沟通交流,实现对学习情况和心理动态的有效掌控,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实施,并且以平等的姿态进行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学内容相对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对文章内容和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解,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心理学的科学渗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鼓励,提升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对良好学习氛围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1]
1.2 推动教学任务的高效实现
语文教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内容,对学生文学修养和价值观念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生正处在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积极心理学的科学融入,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转变传统的以知识直接传授为主的教学形式,通过对学生的实际思维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深入了解,形成对教学活动的科学优化,提升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热情,对教学形式进行科学的创新,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掌握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语文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和内涵,对学生思维理解能力要求较高,积极心理学的科学渗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新鲜的动力,提升主动意识,对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
1.3 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初中生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大量的知识信息充斥在网络环境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负面信息,对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和保持形成消极作用,同时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升学压力和课业负担,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的疏导,容易使学生形成思想波动,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保持,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而积极心理学的高效渗透,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心理需求进行及时的掌握和深入分析,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积极的引导,对其思想行为进行科学的规范和引导,形成积极的学习、生活心态,促进身心健康发展。[2]
2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2.1 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广泛推广,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基础任务,积极心理学的高效渗透对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科学的引导。而传统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不能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无法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形成有效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思路,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设计,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积极的引导,使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在教学工作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掌握其思想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规划,对其思想行为进行科学的引导,促进积极心理学融入效果的提升。
2.2 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积极心理学的高效渗透需要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基础,才能够形成对学生思想心理的有效干预,对其情绪情感进行科学的疏导,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形成较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在课堂授课中要与学生进行高效的互动,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主动意识,通过知识的自主构建过程,提升主动探索精神。同时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搜集,形成高效的反馈,对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提升信心,激发参与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平等原则,对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重点关注,对其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激励,对其优点进行准确的发掘,推动学习效果的整体提升,推动积极学习氛围的保持。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对教学形式进行科学的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完善学生的幸福体验,对其积极性进行有效的激发。[3]
2.3 科学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活动的科学开展是保持学生积极性的重要环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以学习成绩为主的评价思路,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变化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形成公正客观的评价。在课堂活动中,要结合教材实际,科学提取具备积极心理学渗透条件的内容和文章思想,对学生的思想活动形成积极的引导,通过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过程,形成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积极性的激发,并对其课堂表现进行直观评价。同时要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的利用,制定针对性的积极心理学完善措施,对教学活动进行优化和完善,实现对学生积极性的高效激发。
3 结语
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科学渗透,对学生发展具有关键作用。教师要加强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充分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和学生需求,创建积极的课堂氛围,优化教学活动,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推动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姬海鹏 .积极心理学与初中语文教学 [J].文教资料,2019(14):30-31.
[2]高正宏.积极心理学,让初中语文课堂更精彩[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0):52.
[3]胡大发.刍议积极心理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应用[J].华夏教师,2018(33):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