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王超
[导读]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
        王超
        佳木斯市光华学校  154000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也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是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的不竭动力,但是从现阶段教学情况看,小学生课外阅读严重不足,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归根结底在于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知不足。
关键字:课外阅读;小学语文;作文教学;重要性
引言: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写作不仅是中学阶段升学考试的重要题型,在重要考试中占的分值很高,可以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而且还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而学生开始接触作文教学是在小学的中年级,这个时期是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奠基时期,因此这个阶段教学工作很关键,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同时,作文教学不仅在于写作技巧的讲解,还在于让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一.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对于语言的应用能力还很薄弱,而形成一篇文章,不仅需要知识和语言的积累还需要作者自身的思想和感情的融入,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存在一定困难的。因为小学生自身阅历和积累都比较浅,再加上思想观念不够成熟,对于很多事物都没有自己独特的认知。因此,小学生的作文往往呈现套路化的情况,即根据模板来进行写作,通过万能语句来抒发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也会着重于写作技巧的传授,关键在于得到较高的分数,对于启发学生灵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等方面的关注不够。尽管如此,并不代表这些方面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来说并不重要。在中学阶段,作文的分值与难度骤然加大,学生的分数也会呈现分水岭,但是这种差别却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造成的,而是小学时期所培养的写作素养和阅读习惯导致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发展课外阅读才是从长远角度看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二.小学生课外阅读不足的原因分析
小学生课外阅读欠缺的原因来自很多方面。首先,课内的学业压力,课外阅读属于扩展类学习任务,理论上说,只有当学生能够顺利完成课内作业,在学习中没有较大问题的前提下才能够有精力进行课外拓展。在这个方面来看,其实小学生学业压力并不是很重,教师完全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来给小学生留有一定的余地,让学生能够进行自身的学习活动。其次,就是教师的引导不到位。上文提到,很多教师着重于写作技巧和应试能力的教育,对学生自身的态度认知以及兴趣都关注不到位,没有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也没有让学生从小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错过了培养习惯的黄金时期。最后就是家庭方面的因素,很多家长只注重学生的课业成绩和课内的作业完成情况,缺乏对学生兴趣和天性的尊重与引导,甚至会认为学生看课外书是“不务正业”的做法,不但不加以鼓励反而加以批评限制,这样会影响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知,从而造成做法上的消退。其实,从各个主体的角度分析,都是因为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在小学时写作中的重要性。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生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营造良好氛围
作文与随笔和日记不同,不仅字数较多而且成文要求高,因此,很多小学生对于作文都存在一种排斥的心理,认为写作文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加上有时教师在学生写作遇到问题时可能会进行单纯的批评,因此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认为写作是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当学生对写作这件事情形成这样的定位时就会极大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更高层次的学习中对于写作的排斥心理会越来越重,甚至每次都以应付差事的心态去完成必须完成的写作任务,这样一来自然谈不上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其实小学生因为年龄限制在小学生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的天性,合理引导,让学生对写作这件事情产生兴趣和积极性,这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写作教学的基础和前提。而这个引导的方式最简单就表现在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的两个方面,当学生通过阅读打开文字和语言的大门,就会因为对部分作品的喜爱而产生自己创作的想法,同时越来越多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互相促进的方式来提高写作兴趣时,整个集体就更容易形成良好的氛围,从而进入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写作兴趣的进一步提高。
        2.潜移默化的进行写作技巧积累
        上文提到,写作最关键的地方在于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激发自身写作兴趣,并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思想,形成自身的创作,这应该是小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而不能仅限于写作技巧的培养和应试的需要。但这并不代表写作技巧的教育是没有必要的,写作本身需要技巧,对技巧的合理运用也是成就一篇佳作的重要条件。但是写作技巧不是生搬硬套,最好的获取方式,是在阅读中潜移默化的进行积累,因为当学生阅读时会不自觉的分析作者每个语段的写作目的以及全文的行文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的感悟在不知不觉间运用到自身的写作中,从而提高写作技巧。比如小学语文部编版课本五年级上册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是从作者的真实经历入手,通过自己写诗后来自父母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来表明自己身边不同的鼓励和支持。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也可以思考自己生活中身边人对自己的态度,运用对比的写作技巧来表明自己得到的不同评价,并进行思考感悟。
        3.丰富学生思想,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
写作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砌,一篇佳作的产生并不主要来源于优美的语言和熟练的写作技巧,而主要来源于写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的融入,作者要在文中抒发真正发自内心的思想情感,而不是流于表面的“为赋新词强说愁”。因此,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是写好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也是写作教学的重要部分。比如部编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落花生》这一课,以全家人种花生摘花生吃花生这一系列事情作为主线行文,但是文章的写作目的却不仅仅在于记录生活,而在于对花生的生长过程及果实特点的感悟,整篇文章思想内涵丰富,却又不脱离实际,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而抒发朴素平淡的感悟。其实这类文章也有很多,教师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可以进行一些课堂上的扩展或者以课下作业的形式告诉学生一些类似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感悟其中的道理,逐渐养成观察生活、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形成正确的三观,并有意识的不把目光局限于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
4.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丰富学生阅历
        小学生很多时候在写作过程当中可能会缺乏灵感,也没有自身的思想感悟,从而在提笔之后觉得不知写些什么,这种情况的出现除了上文当中提到的观察生活、积极思考方面的欠缺外还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问题。每个人对事物的理解程度和认知水平是不一样的,因此同样面对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主题进行写作,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思路和写作深度。而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大量的阅读中,可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作者的位置上思考作者的情感,从而对事物逐渐产生自己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自身感悟便能够成文。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也可以丰富自身阅历,因为阅历本身并不仅来源于一个人的直接经验还可能来自于间接经验,而间接经验主要就是通过书本获得的,通过阅读去经历别人的生活而让自己更加丰富,这也是写作教学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结束语:综合来说,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点并不能只放在写作上,因为写作跟阅读是两个密不可分又相辅相成的方面。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课外阅读对于学生的写作教学非常重要。此外,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课外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因此关键在于让学生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从而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身习惯,更好的促进写作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陈静. 课外阅读在小学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新作文:教研, 2018, 000(007):P.142-142.
        [2]田志波. 课外阅读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 江西教育, 2020(9):40-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