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困惑及解决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万丽荣
[导读] 通过学习,来发觉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
        万丽荣
        福建省龙岩市西安小学 福建省龙岩市 364000
        摘  要:通过学习,来发觉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这是人类都清楚的事情。小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疑问以及困惑是很平常的,这时教师的重要性就显现了出来,教师要有发现困惑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整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通过阅读时增加一些情节设置,情景再现,或者开展各种有趣味性的阅读活动,来帮助学生解决阅读教学过程中产生的疑点困惑。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问题困惑;解决策略

引  言: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是最基本的启蒙教育课程。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学科当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活跃综合思维,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以及文字书写等各类综合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之中,需要对教材深刻理解,清楚明确教学的方向,运用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形式,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解决学生的阅读困惑,将学生引领进阅读的奇妙世界。本文主要阐述的是阅读教学当中,教师与学生会遇到的困惑以及如何解决这些困惑的策略。

一、小学阶段语文学科阅读教学过程中出现在问题
(1)教师对于阅读问题不够明确清晰,致使阅读效率上不去
        在实际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提出的阅读问题,对学生来讲是很重要的,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阅读问题,调整现在的学习方向,积累文化知识,更好的完成语文学习任务。只是,现在的阅读教学课程中,部分教师还不能够清晰的整理出教学知识点之中的问题,相关的阅读问题不能实际应用在学习当中,也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学生的学习配合度上不去,在规定的阅读时间范围内,学生没有能力回答教师所提的相关阅读问题,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渐失去学习兴趣。有些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足,效率相对不高,自身的自觉意识差,在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并不能融入到课程当中去,对待教师提出的阅读问题做不到深刻的理解,等到教师的阅读教学活动逐渐进行下去的时候,学生就会越来越达不到教师的教学要求,学生之间的差距也会逐渐扩大,教师的阅读教学工作也就无法有效的执行下去。
        
(2)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太过照本宣科
        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上,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只教导学生课本知识和阅读,考试时会用到的技巧。这样的方式虽然能让学生迅速的理解文章内容,明白与此相关的阅读问题。只不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办法真正让学生融入到文章之中,体会不到文章中表达的真实情感与中心思想,如果课堂教学只是用这样的方式方法,那么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3)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缺少个性化与趣味性
        之所以要进行阅读教学,是因为学生能在阅读当中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储备多种知识,还可以在理论基础之上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只是,在平时教师的阅读课堂之上,教师常常会教导学生进行固定化的思考,一味的只把考试当中可能出现的重点内容添加到教学当中,而忘记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学课堂空洞,乏味,没有趣味性,吸引不到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是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没有真正的在阅读中找到乐趣。
        
(4)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单调
    教师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之中,太过专治,强制性的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只能被动性的学习,失去自己主动学习的能力。传统化的阅读教学,教师是站在主导地位的,学生只是接收教师教导的知识理论,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学习成绩自然上不去。教师没有把现代
化的趣味教学应用到教学课堂当中,致使学生无法对阅读产生兴趣,失去积极性,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能体现。



二、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办法
(1)优化阅读材料,提升阅读品质
        许多的小学生都比较反感阅读,对阅读的抵触情绪十分强,在教学课堂上,学生也不愿意参与到讨论活动中,觉得阅读教学无趣,沉闷,从自身的主观意识上就排斥阅读。教师为了打消学生的厌烦情绪,只有大量的增加阅读材料,用大量阅读的方式完成教学目标。只是,海量的阅读材料涌入,会让学生更加失去阅读的兴趣,也给教师的教学过程添加压力。这时,教师应当转换教学思路,积极的优化完善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教师在教受《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时候,因为诗词的字数,篇幅都比较简短,但是所要了解的内容还是相对比较复杂的,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相关阅读材料,并在材料当中找到关键词,指导学生进行思考与交流,提出相关的阅读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表达阅读中的感受。然后教师对诗词内容加以翻译注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描述的意境,使个人情感得到提升,营造出画面感,让书本阅读提升成情感,情景阅读,提高阅读材料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价值。粗略浅显的阅读教学,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压力,只是一味的读死书。可是在阅读材料当中,学生能够提取到关键词,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就可以利用找到的关键词汇展开各类阅读活动了。[1]
        
(2)深刻解析阅读材料以及教材内容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应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对课本内容,阅读材料进行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然后整合知识,总结阅读问题。只有教师深刻理解了教材之中的内容,合理制定教学方案,才能设计出符合教材编写者思想的高水平阅读问题。例如,教师在讲解《鸟的天堂》时,需要在课前就深刻理解文中知识要点,清楚作者的中心思想以及表达方式,以其中的关键词汇为重点,展开教学。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且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体会文章意境。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升级,让学生不断思考,深入到文章当中目标明确的进行有效阅读。[2]
        
(3)设置阅读任务时,重视个性化展现
        所谓个性化阅读,就是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进行阅读,不要把教师的主观理解放到学生身上,应当鼓励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与理解,从多角度,个性化的方面让学生完成阅读。教师应当打破传统,让学生自在的感受文章中的意境,情感,用学生自身独有的个性去阅读,产生独特的理解与感悟,更好的把语文阅读变成学生感兴趣的课堂。
        
(4)运用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方法取代传统教学模式
        由于教师过去的教学模式太过传统单一化,导致学生失去了对阅读的兴趣,以及学习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多元化,丰富化的教学方法来取代传统单一的模式,运用多媒体设备或者课堂小游戏来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小英雄雨来》这一课,要想让学生在阅读时,深刻的体会战争时期普通民众的生活,教师可以整理出一些相关图片或者视频,在多媒体设备上进行播放,并且让学生自由发言,把自己的理解分享出来,还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游戏互动的同时,更深刻的了解战争时期的爱国情怀。[3]
        
结束语: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现在需要重视的问题,这影响着学生往后的综合发展。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想要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以及阅读能力,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及兴趣方向,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阅读方法,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教师除了要教导学生掌握阅读当中的知识文化,还要拓展学生的思维,合理利用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 石羽.苏教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意的几个方法[J].读与写,2019,16(20):88.
[2] 董婷.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J].魅力中国,2018,(39):195.
[3]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34(23):67-6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