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梦静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新田镇中心小学 517345
摘要:朗读是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以来被视为是锻炼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手段。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效的朗读能够让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内涵有更加透彻的理解,但在农村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常常忽视了朗读的价值,只是将朗读作为常规的教学手段,并没有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展现自身的情感,因此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就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将自身情感融入到朗读中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情感艺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朗读有着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朗读活动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反复诵读,能够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提高学生的文本鉴赏能力。朗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有效的锻炼,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朗读积累,无论是在理解还是在表达上都会取得一些进步,让小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广泛而全面,可以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悟,使小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逐步提升。另外,朗读本身就是一项需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性活动,这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一、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不够重视
有部分农村语文教师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时有限,因此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上,对学生的朗读不做要求,学生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和足够的训练,也无法领会朗读精髓,朗读水平和能力长时间得不到提升。
(二)教学流于形式
因为师生的不重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朗读的存在可有可无。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讲课之前,只是让学生阅读文本,此后便不再作拓展性讲解和练习,学生的朗读流于形式,难以体会到朗读的乐趣和意义。
(三)过度依赖技巧
有的农村语文教师也会注意到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能力低下,要求学生融入感情进行朗读,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积累有限,无法把握朗读的质量,这时候教师就会给学生传达一些技巧,学生在应用过程中会越来越依赖这些技巧和方法,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千篇一律的朗读风格难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浮于表面。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展现朗读的情感
(一)合理调节朗读的时间
农村语文教师自身必须要提高对朗读的重视,才能带动学生关注语文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然要合理调节朗读的时间,给学生创设一些能够进行朗读训练的机会,把握学生的朗读情况,才能根据学生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例如,在讲六年级课文《草原》时,教师就要注意教学设计的合理,既要帮助学生掌握本课知识要点,也要穿插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教师授课前,可以先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先自行朗读熟悉课文,做到流利顺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邀请一些学生展现自己的朗读成果,教师要予以肯定和表扬,结合其他学生的倾听指出学生还需要提升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阅读文本,把握文本的大意,体会文本主旨和情感,在此之后,再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检验学生是否融入了自己的情感,根据学生的表现教师再予以指导。由此,学生就实现了朗读训练和文本理解的目标。
(二)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促进学生情感迸发的必要条件,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就要注意方式方法的创新,契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善于运用多种资源和工具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开放性,让学生以一种放松、投入的状态学习朗读,理解文本,感悟情感。
例如,在朗读古诗《浪淘沙》时,教师可以先运用信息工具为学生展示专业的朗读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体会,对比视频中的朗读和自己的朗读不同的地方,随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相互讨论,说一说自己的观后感,从视频中获得什么样的体会。带着这样的体验教师再组织学生学习和理解诗文,为学生拓展更多诗文的创作背景。下阶段,从视频模仿之后,学生自己去琢磨朗读,老师指导。在学习视频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学生们在尝试过程中会有一个亲身的体验过程,在过程中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创作能力,创作完成后也能让学生们在诗文的学习上更加自信。
(三)组织有趣的朗读实践
相比于单调的理论讲解,富有趣味的实践活动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主动性,语文教师就要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例如,在讲到《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为了增强学生对朗读活动的参与热情,语文教师可以融入比赛的元素,让学生分组商讨如何才能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自己的朗读更打动人,接着让每个小组于全班面前展示,其他小组与老师共同评价,最后选出读得最好的一组,最好的一组可以和老师一同为大家朗读一篇课文,带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的竞争心理,驱使学生更好地领会朗读的精髓,从而爱上朗读,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效。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就更多课外阅读文本展开朗读活动,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阅读面更广,又可以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本类型,从而掌握不同的朗读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推动学生朗读素养的提升。课后作业的设计中语文教师也可考虑朗读作业的内容。
结语
总之,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了更好地开发朗读教学的价值,语文教师一定要从意识到行动上都提高重视,激发学生语文朗读兴趣,丰富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从朗读中获益,提高自身语文学习效果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廖燕华.解析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10):70.
[2]肖长秀.如何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做到情感投入[J].知音励志,2016(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