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耀颖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亚布力林业局第一小学校
摘要:如何更有效地创新小学语文德育教学的策略?如何更高效地对小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如何更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积极发展?已成为现下各教学领域所重点关注的教学任务之一,因此,本人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关键词:现阶段教学;小学语文德育教学;创新策略分析
前言:在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的现代社会中,过多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移动电话和其他网络电子设备传输。由于这些信息未经过筛选,当小学生接触到这些信息时,会对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产生负能量的影响。开展全面系统的德育活动,是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素质的重要途径。道德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使得完成其他科目的教学目标成为可能。加强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思想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问题
1、对道德教育的关注不足
首先,小学生家长没有正确理解道德教育,更重视儿童的语言测试成绩而非道德素养,从而影响语言教师在教学中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都用来教学生中文知识。道德教育的时间很少。第二,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许多教师对语文教学和德育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有利于语文教学,认为德育对学生的成绩影响不大。语文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整合程度相对较低。那么,大多数学校都很关注知名度的提高和推广的速度。因此,学生的考试成绩是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使得德育难以与小学语文教学同步进行。
2、对道德教育重要程度缺乏认知
考试是以学生的成绩水平为基础的,通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资源。你自己的考试成绩。为发展自己的生活奠定基础,导致道德教育的地位严重下降,小学语文教师自然不会有更高的重视和理解;其次,父母不重视儿童的道德教育,教师对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也很不足。
3、道德教育的概念是落后的
他们认为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相结合会影响语言教学的效率。因此,他们很少愿意花时间来发展学生的道德教育。其次,仍有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完成或灌输了教学理念。语言教室只教授学生语言知识,不整合任何其他知识,并担心它会影响教学和学习的效率。学生厌倦了中国人的知识,没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创新策略分析
1、课外延伸,德育延续
拓展延伸可以拓宽小学生的思维,将德育教育融合到课外延伸之中,从课内到课外搭了一座桥梁,课内学到了道理,延伸到课外,课外进行实践,课外进行活动,更加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例如,三年级上册一篇文言文《司马光》,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可以自己讲一讲这个故事,讲故事中更加体会到了司马光的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美好品质。当学完这篇文言文之后,可以拓展另一篇文言文《文彦博灌水取球》,运用学到的方法讲故事进行拓展延伸,进一步体会文彦博的聪明机智。同样,还可以读《司马光传》,把这则文言文前后的内容读一下,更进一步了解司马光。
当读到巴金老先生笔下的《繁星》时,还可以读一读巴金老先生的其他作品;当深刻地领悟到寓言故事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时,可以读一些意有寓言类的其他书籍。课本只是一个兴趣点,将带我们走入书的海洋,沟通课内课外,拓展学生的视野层次。还应将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文学海洋,让他们有能力、有兴趣在文学海洋中自由漫游。教师在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阅读书目的选择,出于德育渗透目的的考虑,教师应考虑到所推荐书目的德育导向与课文的一致性,从而与课堂中的育人活动形成合力。此外,教师还应开展有效的自主阅读指导,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书籍的深刻思想内涵和情感要素,在这样的过程中,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教师除了在课堂中进行德育观念的细化外,还需在课外采取多渠道、多方法进行德育渗透的延续,德育渗透的效果会更加明显。
2、拓展教学内容
文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不仅局限于一种体裁。不同的文学体裁所表达出的同一种情感也有着明显的变化。人们在深入阅读这些文章时,会将自身的人生经历和情感经历融入阅读之中而得到不同的内心体验,从而获得不同的审美享受。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时可以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让学生阅读多样的文学经典,从而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章的差别和美感。
例如,在《别董大》一课中,我要让学生理解高适的人生经历和个人简介,并且让学生感受其中的离别之情。本篇文章所写的就是董大和高适之间的故事,其二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董大经历了人生的失意和挫折之后,感到满心的失落和愤恨而准备离开这个伤心之地。这时,高适为自己的好友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作。另外,我还可以给学生展示李白、王维等有关送别的诗,让学生感受不同诗歌的不同表达,增强学生内心对于离别的情感体悟。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有关送别的现代文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体和现代文体的表达差异。学生在阅读这些诗歌的同时,可以提高其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内涵。
3、多媒体参与,直观演示
对于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可以采用多媒体等信息化的设备,可以播放相关的图片,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视频,也可以自己创作抖音等视频作品,这种直观演示的方法,简单有效小学生可以清楚地理解抽象的内容。目前科技非常发达,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进行教学时因地制宜的采用,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在德育渗透时,尤其是有些人物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学生对时代背景不熟悉,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等设备,选择合适的图片、适宜的视频,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可以快速的置身于文本当中,感同身受笔者的意境。
例如,理解周恩来的爱国情怀,可以播放少年立志、中年求学、老年仍致力于革命事业的图片,可以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短视频,学生感受到了不管是老人、小孩,还是青年人,他们对周总理的热爱,以及对周总理把一生奉献给革命事业的敬重。在播放图片的过程中,可以配一些背景音乐,还可以用语言讲述来渲染气氛,这些巧妙地方法都可以让学生打开自己的心灵世界,走进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德育渗透的效果非常好。
总而言之,新阶段不断创新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探索的课题,通过教师在文化教育的同时进行渗透式德育教育,提升学生对于新时期社会负面影响的免疫能力,实现对学生更有效的德育教育培养。
参考文献:
[1]杨梦婷.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创新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
[2]练洁.小学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的策略分析[J].家长,2020(18)
[3]潘学娟.现阶段小学语文德育渗透的创新策略分析[J].才智,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