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区域游戏自主性的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尹茜
[导读] 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园进行游戏教育,助力幼儿成长的重要举措
        尹茜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孟关乡孟关幼儿园第二园区   550000
        摘要: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幼儿园进行游戏教育,助力幼儿成长的重要举措。在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广大家长对幼儿教育投入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各类幼儿教育机构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本次研究对幼儿园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策略进行分析,体现了对幼儿游戏天性的尊重,总结了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好经验,好方法,相信能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小班幼儿 区域游戏 自主性 实践研究
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不仅强调了游戏在幼儿教育和幼儿成长中的地位,还明确表明了游戏活动的开展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社会性成长和情感发育等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此方针的引领和指导下,教师不仅要注重对幼儿园教育策略和教育模式的革新,更要有意识地将区域游戏活动纳入到新课改的体系当中,在充分利用幼儿园有限空间的同时,借助区域游戏活动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多元化等优势,使幼儿在自主参与、自主选择、自主创造的过程中,获得身心的全面成长与发展。
一、尊重幼儿特点,科学合理创建区域活动
        例如,幼儿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言能力的发展各有不一,在区域活动的语言区,可以根据班级幼儿的语言学习成效等进行“层次化”设计,即投放随机卡片:使语言能力一般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画内容进行直白语言表达;投放有序图片:使语言能力中等的幼儿能够根据图片顺序进行语言描述;投放无序图片:使语言能力强的幼儿,能够自主进行图片顺序的调整,并能够根据图片顺序进行图画内容的讲述。在从低级到高级、从直观到抽象的语言区域活动内容的设计与引领下,教师能够促成班级幼儿语言能力的整体成长,使幼儿都能够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有所得、有所成长
二、鼓励孩子自主地制定计划
        小班幼儿的绘画能力逐渐从命名涂鸦期走向象征期,小班幼儿用会画的方式来表达还是有一些困难。儿童有一百种语言,绘画是若干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我们可以采取多元表征方式让幼儿自主选择,只要“幼儿喜欢、看得懂、自己做”。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表达计划的方式,他们的表达真的有一百种,各班根据本班的实际发展水平,不同班级还探索不同的展现方式,并与区域游戏内的插牌结合。小一班投放了游戏计划展板,孩子们在看到同伴的作品的同时也能分享交流,促进计划水平的提高。孩子们在制定计划中自己动脑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豆豆去建构区选择了积木模型并按照积木的形状画下来,表征今天想玩的材料。小二班先和幼儿一起讨论了每个区域“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在幼儿讨论的结果上,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方式,邀请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制定游戏计划。

在幼儿了解游戏计划的意义后,充分放手给孩子,让孩子独立地来表征自己的游戏计划,同时为每位幼儿投放了专属的制定计划的袋子,供孩子们自己插取,欣赏同伴的游戏计划。渐渐地,幼儿开始不满足于起初讨论出来的方法。秋秋小朋友想玩益智区,更准确地说她想玩益智区的动物拼图,于是她拿着一块长颈鹿的拼图,进行了实物表征,把这块拼图按照形状画在了游戏计划上。旁边想玩益智区的诺诺看到了,开始了模仿学习,也拿了一块拼图表征了自己的游戏计划。第二天秋秋的游戏计划上也没有画上固定的表征方式。在做游戏计划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小朋友他不仅满足于“我今天想去哪里玩”,他出现了更强烈的“我今天想怎么玩”的计划。
三、结合主题的区域游戏活动
        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需要围绕特定主题来进行。那么在宽松的游戏氛围中,我们的教育价值该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明确,要让整个区域游戏活动围绕老师设定的主题来进行。根据教育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结合当前社会各界对幼儿成长教育的关注点,我认为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的主题可以围绕:安全健康教育、行为习惯管理、文明礼貌教育、兴趣爱好培养、待人交际方式、价值理念培养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要在幼儿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把立德育人的教育职能落实到位,让孩子们从小就传承正能量,获得健康的成长。比如在以文明礼貌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中,老师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幼儿应该掌握的礼貌用语、文明行为等作为主要素材来组织活动。这样的游戏活动主题鲜明,体验有趣,而且富有教育意义,对幼儿文明礼貌行为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四、区域游戏活动中的教育成果深化
        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中,孩子们的表现会有所不同。现场观察可见,有的孩子比较尊重纪律,不会破坏游戏规则,也不会影响其他孩子的游戏过程;但也有的孩子比较孤立,不懂得配合,游戏中表现不积极。从巩固教育成果,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我认为区域游戏活动不应该只在过程中体现,更要在活动后进行强调、补充、纠正。比如有的孩子在玩游戏中纪律性比较差,干扰了其他孩子的游戏活动,老师就要把这样的现象提出来进行批评,或者请其他孩子来谈谈对于不遵守纪律的感受,让那些不守纪律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正确;再比如我们发现一些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比较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懂得开动脑筋想办法,可以更好地完成游戏任务。这就是值得认可的闪光点。老师可以请这个孩子出来介绍一下自己当时的想法,介绍一下自己在游戏中的体会和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老师在给孩子们树立典型,让孩子们明白怎样做是对怎样做是错怎样做值得表扬怎样做需要改正。
结束语
        幼儿自主制定区域游戏计划从萌发到认同,经历了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孩子们的多元表征能力、绘画表达能力、规则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地得到了显著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娟.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指导初探[J].科普童话,2020(28):145.
[2]李映.浅谈幼儿园小班区域游戏活动的指导策略[J].现代交际,2020(06):209-210.
[3]史亚萍.探析小班幼儿学习自主性培养——以区域游戏为例[J].新课程(综合版),2019(09):17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