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实践中提升幼儿教师师德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魏澎艳
[导读]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进行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
        魏澎艳
        兰州石化幼教中心化工街幼儿园  甘肃省兰州市  730060
        摘要∶幼儿阶段是一个人进行启蒙教育的关键阶段,在他们尚未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可以让他们在后期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朝着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然而,幼儿教育中,并不能直接对其进行说教,主要方式还是作为启蒙教育的引导者——幼儿教师,发挥榜样和模范作用。为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对幼儿教师的师德建设,提高教师道德修养,注重教师心理健康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从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
关键词:幼儿教师;师德;实践
        所谓师德,指的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履行自己教书育人的本职时,需要遵守的行为、道德准则。其中,幼儿教师由于从事的是启蒙教育,面对的是学前幼儿,更需要保持自己良好的教师修养,以师德为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对孩子言传身教,树立一个教师的典范,为幼儿的学前教育绘画出充满爱与阳光的环境。
一、幼儿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幼儿健康发展的需要
        师德往往决定了教师对待幼儿的一个教学态度和行为,为此,师德良好的教师往往使人如沐春风,给幼儿传达的也是正能量,爱与尊重,比较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老师作为幼儿在园区接触最长的人,幼儿又处于一个模仿别人的时期,为此,其言谈举止,不仅仅被幼儿关注,更是会被幼儿“学习”。当良好的师德体现在一个幼儿教师身上时,幼儿习得的行为习惯,就会是优秀的、正面的。一旦有教师“失德”,作为自身都不不合格,幼儿没有分辨能力,模仿的自然也是错误的习惯。由此可见,师德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必需条件。
        2、符合幼儿园发展需要
        幼儿园作为培养下一代的教育场所,良好的师德,园风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道德建设,往往比从事其他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主要是教师影响着我国下一代的发展。现阶段,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幼儿园的竞争,学前教育的不断改革,都要求幼儿园必须以师德建设来立足,带动整体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以良好的学风、园风、教风,赢得家长的信任,社会的放心。
        3、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其实,现阶段师德的的最高标准,最终还是落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上,要实现教育的“爱国”、“和谐”、“敬业”等素质培养。幼儿教师师德建设,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最终落实国家领导人习总书记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同时,师德建设也是现阶段社会比较关注的一个热点,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间接反映了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为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身师德建设,这也是时代的要求。
二、教学实践中提升幼儿教师师德的策略
        1、依据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应当依据职业道德标准,规范自身的行为,基于国家不断重视幼儿教育的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幼儿教师也需要从实际出发,按照一定的教学工作职业道德标准,确保教育工作中各项活动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实现规范化的行为。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培训。工作让交是按照规章制度履行道德责任和义务,并且逐渐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使幼儿教师在有"德"的环境下成长,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待工作,幼儿教师应以"德"作为自我要求的准则,举手投足彰显其高尚的道德水平,使"德"行贯穿其一日保教的始终,彻底杜绝虐童行为的发生。此外,幼儿教师应主动树立新时代师德的榜样,规范自身的言行,坚守"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信念,践行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2、提高幼儿教师待遇
        结合当前的幼儿教育工作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社会当中的地位较低,薪资待遇不高,工作压力较大,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升幼儿教师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幼儿教师的纳入制度和评聘制度,建立幼儿园教学的奖惩制度依据一定的制度作为规范,提升幼儿教师的待遇。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待遇方案,依据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到教育过程当中,确保教师能够在工作当中获得自信感和荣誉感,使教师获得自我认同,结合工作的乐趣,主动参与教学。除此之外,也应当开展多种教育工作,给教师提供机会参加培训,给予幼儿教师一定的发展空间,带来更多的机会,给幼儿教师自我提升带来基础。
        3、注重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时,为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能忽略对幼儿教师师德建设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定期开展心理教学健康讲座,帮助教师获取正确的心理调节方法,能够面对工作的压力和工作的枯燥,及时调节自身心态,获取对自己教学的正确评价,端正学习和工作态度,适应工作需要,满足工作要求,提升工作效率。其次,加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家长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能够配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便于家长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教师也能够结合学生的家庭环境,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最后,建立幼儿与教师的良好合作,平等交流平台。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沟通也是十分必要的,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教学工作的任务能够有效完成。
        4、提升幼儿教师专业水平
        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影响教师师德建设,给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基础。首先,在引进人才环节,要依据学前教育本科学历水平为重点,按照幼儿师范学校学历水平为技术条件,根据学前教育研究生学历水平为发展方向,在这三点要求下,引进高质量的专业型人才,符合教学要求。其次,教学中严格落实教师选用标准。依据一定的教师资格证书机制,严格的按照证书作为选拔的标准。避免放宽证书限制造成的幼儿教师专业水平不一问题。最后,给予幼儿教师培训的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体参与角色,在培训过程当中,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特点,选取系统性的培训内容。也要建立教师培训保障体系,确保能够获得公平,适宜的培训机会,提升教师的综合实力。同时,转岗培训也是转岗教师入职的前提,制定一定的转岗入职培训要求,并根据不同学段教师的水平,按照实施办法和考核标准具体完成。
结束语
综上所述,作为学前教育的教师,必须要深刻的意识到,在学前教育阶段自身的师德建设,对于幼儿带来的影响。严格要求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日常行为道德,对幼儿形成良好影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贞燕.幼儿教师师德之浅谈“三心教育”[J].新课程学习(下) , 2014(01): 173.
[2]黄振茹,傅永曙.幼儿园教师管理五法[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 2014 (06):33.
[3]张海凤.浅谈加强幼儿教师师德教育的重要性[J].生活教育,2014(20):83-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