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创新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梁家凤
[导读]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起作业环节上的创新
        梁家凤  
        荔湾区三元坊小学 广东省广州市 510170
        摘要: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起作业环节上的创新,摒弃传统单一、落后的作业布置形式,通过对趣味性、实践性作业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次完美的作业体验成了我们教师追求的目标。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作业布置环节的创新呢?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创新性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创新性研究
引言
    对学生的培养应注重感觉、意识、观念、能力等。,而不仅仅是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解题技巧的训练。因此,数学教学应该在有效的探究学习下提高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数学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改变”不仅取决于“课堂开放、学生兴奋和学习快乐”,还取决于作业形式和内容的调整和创新。
一、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存在问题
    (一)作业设计的内容单一
        小学教师设计作业大多依靠数学教材后的课后练习题,虽然小学教材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对知识的把握能力编订的,但是过于依赖教材会使课后作业表现出很强的单一性。因而教师可以根据对班内学生的了解程度,在资料中查找出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题目,设计出不同于传统的作业,改变小学数学作业单一、陈旧的现状。
        (二)作业设计题量过大
        随着人们对“知识就是财富”的认识程度增大,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而且学生的学习水平与教师的教学水平相关联,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会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题海战术”。虽然当学生的做题量达到一定数目,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但是通过教师布置科学合理且具有代表性的题目也可达到此效果。
二、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创新型研究
        (一)增强作业布置的趣味性
        小学生天性好玩,他们对呆板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较大的抵触,同时小学生的数学建模思想和空间想象能力还处于一个待开发的状态,这就使得一旦遇到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学生将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如何有效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就变成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中作业布置的趣味性更是成了重中之重的环节。教师可以将所教学的数学知识融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活动游戏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我在教学“认识角”这一课时,就意识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一般会指着各种类型的角,一个一个为学生介绍,这样的教学模式难免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排斥感。我在教学中巧妙的引入了“摆一摆”的游戏,并将这一游戏作为作业形式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摆放火柴,设计出各式各样的图形,这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有的学生摆出了正方形,有的学生摆出了长方形,还有的学生摆出了三角形,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当然,由于存在不同的摆法,学生也得到了不同类型和不同数量的角,学生逐渐在游戏中认识到了各种各样的角,本节课在这一巧妙游戏的辅助下变得更加的有趣,也更有意义。


        (二)关联数学与生活的暑假作业
        很多学生的假期作业,要么一放假就一口气写完,然后好好玩;要么是玩够了,最后一周加紧赶完。这样的作业不仅没达到效果,反而变成学生的一种负担。假期里每个孩子必定会有出游的机会,只需要在旅游中收集数学信息,或者在计划旅游时就跟爸爸妈妈一同进行交通工具、住宿的比较选择,旅游景点以及时间的安排。旅游归来时再用小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三)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要体现差异,尊重学生们的不同需求
        哲学上讲“人不可能同时踏进两条完全相同的河流”,世界万物每时每刻都是在时刻变化着的,它们之间势必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所在。小学阶段的学生们亦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们在学习上所呈现出来的学习习惯、理解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的改变,这都使得他们在学习上所具有的学习基础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实际学习需求也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将所有的学生都视作为学习基础一致、学习需求相同的群体,而应当立足于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有区别、有差异性的教育教学策略。所谓的“因材施教”说的便是这个道理。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重要一环的课后作业,教师在布置时也应当积极贯彻、落实“有的放矢”的原则,即面向不同的学生群体布置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内容,以让这些作业真正满足所对应群体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进而发挥出以作业促进学生学好数学的良好效果。
        (四)改善作业评价方式学生
        课后作业的准确程度可以反映出该生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教师在评价课后作业大多以给出具体分数或者评价“优”、“良”、“差”等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会使消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以带有鼓励性的语言评价学生的作业,或者让同学之间互相评价,生生之间评价作业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其他同学的做题思路,开阔学生视野。评价作业作为设计作业的最后一个步骤,通过教师细心的评价作业,表扬做题准确率高的学生,鼓励做题思路独特的学生,认可做题认真踏实的学生。因此,完善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整个作业设计的过程得到质的提升。
        (五)小学数学课后作业要有探究性,要发展学生们的探究素养
        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倡教师不能仅仅教给学生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即让学生们能自主对所接触到的内容与知识进行快速理解、吸收与掌握。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各种信息快速更新与发展的知识型社会。在此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应该想方设法在自身的能力范围内引导并促进学生们探究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结束语
        总之,低难度、实践性而又充满趣味的作业,给学生带来的不再是循环往复的枯燥练习,而是一次次快乐、成功的体验。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立足于实践性和趣味性,从这一点出发,我相信我们的数学作业布置一定可以实现最优化效果,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也一定可以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杨怡.小学数学作业布置创新性探索[J].教育科学论坛,2019(08):75-76.
[2]王慧玲.浅析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布置[J].新课程(上),2018(11):272-273.
[3]陈主碧.论小学高年级数学作业的创新性布置与批改[J].小学生(下旬刊),2018(09):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