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镔
秭归县沙镇溪镇沙镇溪小学 湖北省宜昌市 443611
摘要: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在教育领域的融合有效地提高了各学科的教学效率。这项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施开展存在多种形式,例如,微课、多媒体等,使得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样化。与此同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充实课堂内容,与学生开展多层次交流活动,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融合策略
引言
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来说,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将教育与时代接轨,就需要将小学数学教育与现代化信息技术相融合,并进行广泛地应用。利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很好地丰富教学方式,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海量的教学资源和信息,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和意识,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一、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经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素质教育越来越被学生家长重视。素质教育的中心不是教师,而是学生,要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为主转换为尊重学生个体为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自己的地位和学生的地位放在同一水平线上,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只以灌输数学知识为目的开展教学,而放弃了指导学生积累思维创新、转换的经验。
(二)帮助学生记忆,增加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
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清晰地将各个知识点用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系统化地将知识点归类并且展示给学生,使知识从杂乱无章变得有理有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对于很多学生来说,记忆数学当中的公式、概念等等是难点,将各个相关知识点相串联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很多学生放弃学习数学的原因。这些学生往往缺乏的就是学习的耐力,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没有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越积越多,久而久之漏洞就会变得无法弥补,打消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导致他们直接放弃学习数学,开启了学习道路上的恶性循环。然而在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清晰的结构导图以及生动形象的解释,帮助学生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点,从而逐步提振学生的自信心,充分开发学生大脑的思维潜力和记忆潜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策略
(一)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总是会遇到重重阻碍,如果教师不想办法将这些难题一一攻破,帮助学生将知识点理顺,势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个学期的教学进度都是有规划的,要掌握的知识点很多,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做到在每节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点当堂消化,以免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对于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要努力突破,让学生把对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小学数学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可取,可以尝试着将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教学改进,利用信息技术将知识化繁为简,使其更加通俗易懂,让学生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建立重难点知识的内在联系。
例如,在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七课《生活中的负数》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用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小视频,通过各地气温的播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对负数有一个初步概念,原来温度可以用负数来表示,负数就存在于我们身边,然后教师可以截取视频中的部分城市气象图,让学生对上面标注的各地气温进行比较:“天津气温是零下2度,长春气温是零下8度,比较下哪个城市气温高,哪个城市气温低?”并让学生说出其是如何比较的,先让学生自己思考,再开展后续教学,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强化理解和记忆。
(二)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若想在教学课堂上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就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投入到数学学科的学习当中。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上,教师也要注意方法,选择符合当前学生年龄段的方式结合教材进行展开。并且,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时,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从而避免信息化教学方法的不当利用。在此之下,教师要利用课堂中的多媒体来为学生努力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与多媒体的配合,给予学生轻松趣味化的课堂氛围体验。
比如,在学习到“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出小兔子分胡萝卜的图片,为学生创设出小兔子举办宴会的情境。在课堂之初,教师用语言讲述小兔子见面的场景,配以图片的变化,让学生沉浸其中。之后,教师就要为学生提出问题,“晚上,一共来了12只可爱的小兔子,并且每只小兔子可以吃两根胡萝卜,那么,在这个宴会上,一共有多少根胡萝卜呢?”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展示动态的画面,学生就能够通过沉浸式的情境来进行思考,并结合教材开始运算,加强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
(三)借助信息手段,启动数学学习活动
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中,给教师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多元化选择。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优化数学学习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思维,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农村小学并没有配备交互一体机、电子白板等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设备,因此,教师要把信息教学重心落在基础性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上,着重利用好多媒体课件、Flash动画等相对简单的信息手段,用高质量的教学内容,来弥补信息技术设备资源的不足。教师采取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要与数学学习活动内容相匹配,从而支撑学生数学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加深学生数学学习印象,提高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准确性。
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一课时,教师课前用手机录制了推动木箱、提水桶等表示“平移”的生活现象,以及纸风车转动、钟摆等来表示“旋转”的生活现象,并将其整合到多媒体课件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有序地将其展现给学生,并让学生分别总结这两组视频内容中,物体的位置变化都有什么共性特点。教师层次性的素材展示,能够将学生探究学习的专注力放在同一类型的位置变化分析中,探究学习的方向明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很快就能清楚地建立“平移”“旋转”两个数学概念。虽然在口头叙述时还存在用语不规范、表述不够清晰的问题,但学生基本能把握这两个概念的核心要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科技、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教育行业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很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不仅能够方便教师教学,提供更广泛的教学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工具,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南俊洲.关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思考[J].读写算,2020(16):21.
[2]李凡.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探究[J].新课程(上),2019(12):112.
[3]庄国锋.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融合[J].新智慧,2018(2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