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世锦
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363000
摘要:合作学习不仅是高中数学课堂学习实践的一种方法,更是一种学生自主探索求知的途径。高中数学课堂应该从合理搭配、科学分组;明确小组分工、促进成员发展;培养合作意识、教授合作技能;精选学习内容、促进小组学习;老师巡视指导、做出适当评价这五个方面出发,开展合作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充分发挥出合作学习的作用,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数学学习;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高效、科学的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课堂的一种常态。开展合作学习,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发展学生合作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高中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的能力、教学经验水平等受限,合作学习往往只流于形式。空有合作学习的形式,这些课堂看上去学生讨论热烈,课堂氛围活跃,但却无实意,学生大多自己讲自己的话,不善于倾听,失去了合作学习本该有的功能,沦落为一种形式。
因此,教师作为高中数学课堂的主导者与组织者,不仅要从理论上认同合作学习,更要提高理论认识,善于反思、积累实践经验,并将理论用于实践,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地发挥出合作学习该有的功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一、合理搭配、科学分组
将学生之间进行合理地搭配,科学地划分出学习小组,是至关重要的。常见的分组方法则有以下这几种:一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的意愿与喜好,让学生自由地进行组合。这种分组方式下,小组成员之间关系最为密切,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交流与互动。缺点在于:学生更愿意找关系好的同学组成小组,导致部分学生产生无组可去的局面;另外同组成员以及各小组之间,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二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并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每组4-6人,进行公平合理的分组。每组成员之间的能力水平各不相同,彼此之间互补,而不同组之间水平又大致一样,确保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二、明确小组分工、促进成员发展
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分组之后,小组每个成员都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各自的组员进行分工,发挥出团队的有势。具体来说可以在小组中设立不同的职位,根据每个组员的能力水平、性格特点等安排每项职位,每个组员完成自己的职位职责。但这种安排并不固定,成员之间可以进行轮换,每个人都能体验不同的学习任务,都能保持对合作学习的热情。
三、培养合作意识、教授合作技能
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除了合理分配学习小组,确定小组分工之外,也要注意教授学生合作学习的技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授学生合作技能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开始真正的课堂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该通过转题讲座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在小组交流中,流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正确倾听同伴们的意见,在小组成员都发表完看法之后,又该如何进行总结归纳。另外,当发现自己与组员们的观点有所不同时,要教会学生敢于坚持,勇于纠错,并且从别人的不同看法中,善于受到启发,产生新的见解。只有教授学生掌握这些合作技能与意识,才能在课堂中很好地开展合作学习,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合作学习不止流于形式。
四、精选学习内容、促进小组学习
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开展合作学习之前,为了能够让学生进行真正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必须深入地钻研教材,科学地选择、合理地设计学习内容。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讲,学生的独立学习解决现有发展区的问题,而合作学习则解决的是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教师必须精选学习内容,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必须与学生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与要求,必须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对于本节课的内容我们需要开展合作学习。例如,笔者这里以高中数学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为例。为了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理解函数的奇偶性,教师应该精心地设置小组的学习内容,并以问题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可以设置如下的问题:(1)偶函数的性质体现在代数与几何上分别是怎么样的?(2)奇函数的性质体现在代数与几何上分别是怎么样的?(3)对于任意一个函数,是不是一定属于奇函数或偶函数的一种?(4)是否存在一个函数,它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教师在这样精选完学习内容,并合理设置问题,明确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任务与分工,才能真正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之中,促进学生的学习,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
五、老师巡视指导、做出适当评价
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虽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交流变多了,但是这并不是说放任学生自由活动了,教师也不是合作学习的旁观者。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一定要扮演好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的角色,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去,起到监控与指导的作用。而对于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也要及时地给予适当的评价,既要肯定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也要对成果的不足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做出一个科学且全面的评判,更好地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合作学习是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彼此合作的乐趣,享受学习的过程。但如何让合作学习更好地发挥出它的实效,不再流于形式,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康仔林.高中数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3):81.
[2]顾赟妤.浅论高中数学课堂互助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J].数理化学习,2015(03):49.
[3]周海锋.开展合作学习,优化高中数学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2019(01):54.
作者简介:林世锦,男,福建莆田人,闽南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