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张鑫
[导读] 实验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自然、社会以及人文,
        张鑫
        长白山第一高级中学校
        摘要:实验是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自然、社会以及人文,掌握自然的奥秘与神奇之处。高中化学教育中,实验贯穿整体。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掌握知识和原理,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够引导学生深层次探究化学知识,激发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欲望。新时期背景下,培养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主流任务。教师需要立足核心素养,展开化学实验探究,其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前言: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化学教育中,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了解世界的本质和原理。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化学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平衡思想、证据推理模型认知、实验探究创新意识、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可以帮助学生破除封建迷信思想,了解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为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打造高质量的化学实验课堂,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协调化学实验和学生能力之间的关系。
一、化学实验注意事项
        教师需要明确化学实验目的,应具备直观清晰说出实验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轻松理解知识点。课堂教学中,教师演示实验是很重要的步骤[1]。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行为与表现,学习教师的动作。实验最大的特点便是直观与形象。好的实验演示可以让学生对化学实验建立难忘印象。
        比如氯气与氢气光照爆炸实验,能够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官刺激。教师演示给学生这类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的消化与理解化学知识。实验教学中,教师需要讲清楚步骤,明确流程,让学生透过化学现象观察实验本质。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规范操作,如果有机会,必须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应当让学生认真、严谨的观看教师操作,一切以教师的操作为榜样。教师实验中,如果操作行为不规范,很容易被学生记住与模仿[2]。学生在实验中犯类似的错误,就会出现安全问题。如果教师不能用演示的方法介绍与解释实验,需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或是为学生准备类似的实验材料、微课视频。总之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直观的观察与了解实验操作步骤与流程。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需要规范自身行为。学生大多存在向师性,学生情不自禁的模仿教师的每一个行为,包括实验仪器摆放方式、拼接方法、实验数据记录步骤。以上动作教师必须尽可能做到完美与规范。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十分深刻[3]。教师规范操作才能保障实验成功,引导学生养成细致、严谨实验的习惯。如果教师只让学生看到了实验现象,没有观察实验过程,将无法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意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这样的实验是不合格与失败的。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化学实验思路
(一)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培养学生自学意识
        化学实验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对于课本实验和素材的具体要求。很多学生早就了解了实验所需材料和步骤,学生过去只能按部就班模仿实验,没有对实验展开过程性思考。这样的实验不利于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

部分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甚至根本不在意实验操作,只追求最终结果正确。很多教师使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略过实验流程与步骤。教师应用现代工具和软件直接播放实验结果,压缩课时,提高教学速度。学生没有融入实验当中,成为实验的操作者。教师不重视实践教育重要性,忽视实践的作用,并不值得提倡,无法培养学生创造力和创新力。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开展实验探究教育需要立足课本,深入研究课本内容与知识。教师需要运用课本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体现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探索知识,学习知识的同时,消化与理解知识,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教师在讲解二价铁与三价铁转化实验中,实验探究其中的内容。教师使用实验素材引导学生探索实验。也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过程。学校需要予以足够多的支持,帮助学生准备足够的实验器材、试剂。比如实验中用到的浓硝酸、稀硝酸、稀硫酸、锌粒、铜片、氯化铁溶液、硫酸铁溶液、铁粉。学生如果无法独立完成实验,则使用小组合作方式实验。学生在组内合作实验探究,完成实验的探索和学习。教师可以为不同小组布置不同任务,比如二价铁氧化性、三价铁氧化性。学生在任务的要求下亲自尝试和设计实验,感受实验趣味性与魅力。
(二)安全、探究实验
        化学教育中,实验是很重要的构成,但必须强调的是,虽然课本已经精心筛选了实验,但仍有许多实验有着比较复杂的流程,且安全隐患十分明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期间,需要做好引导,让学生可以独立思考,完善和修正实验过程,找出不合理的实验内容与部分,以保障实验安全为前提,合理设计实验步骤与方法。将环保、安全作为首要考虑条件,以自我思考或寻找有关资料的方式修改、改造实验。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原本的实验问题。并且该过程中,学生成为了实验学习的主人公,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互动能力。学生在实验期间,融入实验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创造欲望。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利用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究属于综合能力,说的是人们在研究期间使用的特定方法,包括提出问题、观察现象。高中化学教育中,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培养,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转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热情。用更科学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力与科学探究力。教师使用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素质。比如学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这一实验活动的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流程和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独立尝试,感叹化学世界的神奇。
结语:化学教育中,实验是很重要的构成。新时期背景下的化学教育必须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开发与培养,这是长期教育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几节课就能完成。教学中,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努力,引导学生不断学习和练习,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让核心素养为基础的化学实验教育获得更好的成效。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探究实验,提升学生基础技能和知识的掌握能力,达成素质教育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斯国平.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0):256.
[2]於翠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266.
[3]王丽英.高中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