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音乐教学策略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胡鸿蓝
[导读] 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多了,知识内容掌握增加了,
        胡鸿蓝
        鸡西市第六中学 黑龙江省鸡西市 158160
        摘要:随着生活接触面的扩大,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多了,知识内容掌握增加了,学习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音乐认知也从幼稚逐渐走向了成熟。音乐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音乐学习不仅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帮助学生掌握音乐知识结构、拓展创新思维,还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缓解学习疲劳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学;策略
        引言
        音乐课堂教学并非是教学学生读懂乐谱,还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内涵。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通常采取歌曲歌唱方式传授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会唱歌,使得中学学生对音乐理解存在思维定势。中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掌握基础音乐知识,促使音乐和体态有效结合,有效开展声势律动教学方式。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聆听背景音乐,把握音乐节奏使得肢体产生声响。借助声势律动的教学,促进学生四肢协调,培养学生的节奏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
        1营造画面感,“视听”结合
        从某个层面来讲,音乐的教与学其实是很无聊的,而唱歌或者练习都是枯燥无味的,同时也是很艰苦的。大多数时候我们进行训练都得保持同一个声调,保持同一种音色,并不像唱歌那样变化多端,如此一来,如果没有别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训练来说就会十分不利。针对目前存在的教学缺乏趣味性和缺乏创新的问题,我想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发出更多的、具有具体教学意义的方式,并尝试将其投入实际教学中。如我们可以运用互联网技术搜索相应的歌唱视频或者有关的其他视频,给学生呈现出一个场景,让他们能够实际地看到,达到以视觉带动听觉进行学习的目的。并且,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共享其他学校的教学资源,用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方法来刺激学生,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开展一些线上的歌唱比赛,提升学生的竞争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情,如此一来,他们在音乐方面的学习将会主动起来,将会自主地去补充各方面欠缺的知识,主动学习对其乐感的培养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而各方面的恶补也对鉴赏能力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作用。
        2利用微课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凸显学生地位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中学音乐要进行改革,教师就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现代化的转变。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引入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音乐内容。这有效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3],充分激发了学生对中学音乐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高音乐学科素养做好了铺垫。开展音乐的合作学习,需要中学音乐教师做好准备,不光是教案要准备充分,还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教师要科学、全面地引导班上各个学习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合理设计有针对性和侧重点的合作学习内容,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微课学习资源,满足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需要。教师要引导好学生,以便学生能够高质量地合作。另外,开展音乐的合作学习还需要音乐教师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讨论热情和求知欲。教师要引导每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权威,能够勇敢、及时地说出自己的见解。音乐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就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构建音乐高效课堂。比如,在教学《无锡景》时,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微课开展了合作学习。首先,教师把自己下载的微课视频提供给学生欣赏,让他们从整体上把握这首曲目。

然后,教师为学生布置讨论学习任务:《无锡景》在描写什么呢?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听到很多学生在讨论这一篇曲目的歌词:后面5段分别描写了城门、码头、梅园。即使是没去过无锡的人,也能根据歌词想象出江南水乡大概是什么模样。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从曲目中探究出深层次内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3借助游戏设计,增强音乐的情趣性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中学阶段是学生情感日益丰富的时期,教师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和新颖的教学设计,在较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感受美、创造美的欲望,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爱好。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将奥尔夫小游戏引入课堂教学,增强教学的趣味性,通过“节奏应答”“节奏变速”等一系列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小游戏设计,让学生听着音乐自由地边唱、边拍、边奏、边动作。如欣赏《洗衣歌》课例中,曲调旋律独具特色,流畅自然,充满欢乐与激情,具有鲜明的藏族民歌风格。在欣赏主旋律中,运用“杯子”或“吸管”等教具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小游戏,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地熟悉音乐和节奏。同时在学生接受能力富余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行即兴的节奏创编来巩固所学内容。通过即兴创编活动让学生表演自己创编的内容,体验创编表演后带来的成就感和美的感受。另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音乐活动,运用课堂上所学的音乐知识,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巩固课堂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团结协作能力和表演能力,为实现音乐的有效教学提供有利条件。
        4有效应用声势律动教学,提高学生赏析能力
        中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声势律动的有效运用,创设相应的课堂教学情境,促使音乐语言和声势律动有效结合,加深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水平。音乐中包含着语言难以表达的语境,传达者作者内心的情感,听众通过音乐聆听体会作者情感,产生情感共鸣。因此,中学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效利用声势律动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音乐背景和内涵,提高学生的音乐赏析能力。一首乐曲的创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创作灵感、创作者情绪等,每个影响因素都会导致乐曲不同部分的情感基调到底是悲伤的、快乐的,还是悠扬的、急促的,这些细节把控,直接影响着整个乐曲的创作水平。所以,在进行盛世律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的赏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必须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多音乐赏析的机会,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对选择的曲目进行立体化深入性的讲解。让学生可以从更加多元的角度了解曲目,理解乐曲创作者的意图与灵感。与此同时,乐曲的作者还会通过声势律动来表达创作此乐曲时的情绪,可能是欢快的也可能是悲伤的。这与作者生活的年代、创作此月其实的心境有着直接的联系,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时能够通过乐曲感知能力对这些影响乐曲创作的一些情绪进行捕捉,保证对乐曲的理解更为深入。
        结语
        实施有效的音乐教学是当前深化音乐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也是每位音乐教师的持续追求。中学音乐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目的是为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增强。教学中我们应以中学音乐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以音乐教学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策略,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和反思,提炼出能提高自身教学效率又适合学生学习的特色教学设计,真正实现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让每位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收获和进步,从而为中学音乐教学改革的推进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7.
        [2]方少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用教程[M].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08.
        [3]杨丽苏.新课程音乐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