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刘立志
[导读]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根基,文化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与底蕴
        刘立志
        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教育局学前教育中心   810003
        摘要: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与根基,文化是一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与底蕴。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广博精深,蕴含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精髓,它是我们中国人区别于外国人的一个符号,具有很高的标识性和辨识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学前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带领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辉煌和智慧,品尝中华文化的醇厚韵味,养成优秀的品格和情操,为中国娃描绘出绚丽的人生底色。
关键词:学前教育;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引言
        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被继承和发扬,并值得后代的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继承,我国教育事业有责任和义务通过实践教学来发展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并应用到现代社会的事业发展中,对人们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教育,学校有义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通过教学体制改革和思想渗透,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积极的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当中,便于渗透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设计主题活动,促进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
        对于幼儿教育来说,主题活动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以及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帮助幼儿从多个角度和领域获取知识,拓宽幼儿眼界,锻炼幼儿的心性和能力。虽然主题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主题活动在应用过程中还是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内容比较单一,难以吸引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在激发幼儿热情方面也有所欠缺。为了缓解这个问题,教师组织开展主体活动的时候,可以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利用传统文化来确定活动主题,在其中融入新的元素和内容,提高主题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其对幼儿的吸引力,保证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提高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同时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进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枯燥乏味的事物很难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于幼儿来说,喜欢看图片、听故事,所以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传统文化来开展主题活动,可以用成语典故作为活动主题,选择一些鲜明的故事如毛遂自荐等,用讲故事的方式把成语所代表的故事讲给幼儿听。
        如“毛遂自荐”这个成语,主要讲述了秦军大胜赵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胜奉命到楚国求救,赵胜门下一个叫毛遂的人自我推荐跟随赵胜一同去楚国。谈判过程中,赵胜谈了半天也没有成效,这个时候毛遂拿着剑走上前,与楚王说清利害关系,最终说服楚王做出出兵联合抗秦的策略。这样,在主体活动过程中,教师把成语故事引进其中,不但可以提升主题活动的趣味性以及其对幼儿的吸引力,还可以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从我国节日出发,注重传统文化的熏陶
        在我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传统节日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那部分,同时传统节日也是促进幼儿感知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很多个传统节日,每个节日有不同的内涵,把传统节日引入幼儿教育中可以丰富教学内容,熏陶幼儿的精神世界,培养幼儿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和良好的品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传统节日为基础,拓展教学内容,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例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包粽子,和幼儿讲述屈原的故事,要求幼儿说出自己的梦想;在中秋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去敬老院,与老人在一起,培养幼儿尊敬老人的孝文化。幼儿教育中,通过亲自体验节日庆祝活动,幼儿不但可以感受到节日的趣味性,还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洗礼,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三、利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渗透学前教育教学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明,这就造就了我国历史文化的多样性,内容形式丰富多样,是我国历史文明的一大特色。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文化造就了我国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特色文化和精神内涵,这些文化内容和形式是我国学前教育教学中的完美素材,在时间的长河中,我国不同民族之间进行了文化交流和融合,通过文化之间的渗透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阶段,将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渗透到学前教育教学中,就是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并将具体的文化教育工作落实到教学实践工作中,可以有效的实现思想教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有效的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渗透型教学,提高学前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同时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尊重不同民族之间的风俗和习惯,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和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和交流。学前教育中关于好看的衣服这篇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服饰存在一定的特色和特点,体现了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让学生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特色,包括服装和生活方式都存在差异,体现了浓厚的民族文化信仰和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通过观察不同民族服装的颜色和特点,反映出不同民族的地域文化特征,也体现了历史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民族服饰和民族元素是历史演变的痕迹,教师通过介绍不同民族的服装和服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服装的角度认识到自己是众多民族当中的一员,每个不同的民族都有自己特色的服装,通过渗透民族文化的学习使学生增长了自己的见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并对内心深处和心灵产生了一定的启迪和教育,最终实现文化内涵和教学知识的双重提升。
结束语
        学前教育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当中积极的深入传统文化教育,实现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加强学生学前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爱国情怀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杨莉莉. 学前教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研究[A].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2]周雪梅.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前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J].家长,2019(27):95-97.
[3]杜海香.幼儿教育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