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创新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陈娟
[导读] 我国的历史十分悠远绵长,在漫长的演变中形成了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陈娟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石垭小学校 638300
        摘要:我国的历史十分悠远绵长,在漫长的演变中形成了许多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也代表着过去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值得我们去弘扬和传承。而道德与法治是我国传统文化组成的一部分,历代的典籍和文化中也有着许多关于道德与法治的记载,适当的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教育,可以增加学生对于我国民族与文化的认同感,使其能够在不断的学习中,促进自身品德的提高。本文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融入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教学。
关键词:创新性,道德与法治,传统文化
引言:在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中理论知识占据较多,如果长时间使用传统的“板书式”教育,很难使课堂的效率得到提升。因此,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针对实际课堂中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以及特征,适当的更新教育观,并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活动中。如此一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教学,便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还能使学生在丰富的课本知识与浩瀚的文化中了解我泱泱大国中渊博的知识和历程,促进学生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实现道德与法治和传统文化相辅相融的完美成效。
一.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由于传统教学深远的影响,很多道德与法治的教师在教学中依然采用的是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小学生对于该课堂的兴趣过低,对于课本知识的吸收不足,很大程度的降低了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率。而很多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中,也只是采用了课本知识与文化传统相结合的讲授式教学,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导致很多学生提不起兴趣。本身小学生由于年龄等各方面的限制,对许多知识缺乏了一定的认知和经验,老师如果再一味的使用呆板无趣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对我国优良的文化传统失去兴趣。为了提高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老师务必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改变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教学的讲授式教学,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进而最大程度的让学生掌握传统文化下优良的道德品质。
二.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创新策略:
1.从生活实际中发现传统文化:
        小学生的年龄有限,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依旧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他们通常认为传统文化与自己距离遥远,一般也只能通过电视上的茶艺、古筝、舞蹈、象棋等等进行了解。虽然这些东西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但是其中包含了许多古人遗留下来的智慧和思想。

例如:中华文人所推崇的“安家、利民、治国”的思想观,又例如:《论语》中所言的“百善孝为先”的道德理念,这些都是组成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思想价值观。因此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延至于生活中,引导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去发现和思考优秀传统文化下的思想价值观,进而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促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感受传统文化所存在的优秀价值。
        比如:学习《说话要算数》时,教师可以引入千古名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进而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于这句话的了解,在生活中与朋友和家人交往有哪些相关的体会和感悟,并教导同学们要言之有信,说话算数。像这样从生活中导入传统文化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能够让同学们深入了解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价值观念对于我们实际生活的作用,进而促使学生以圣贤为楷模学习他们优秀的品德习性,促进学生自身修养和品性的提升。
2.利用多媒体创设相关的情景:
        多媒体是现代教育的新型产物,其作用颇多,资源量广泛,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技术支持。在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愉悦且轻松的课堂氛围,并将课本中大量且重要的内容制作成视频或者图片等有声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多维感官的刺激下直观的感受中国深厚且优秀的传统文化魅力,如此一来,学生在多媒体所创设的生动且立体的情境中,便能更加直接的从心灵中感受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促使道德与法治融入传统文化的课堂效率得到提升。
        比如:当我们学习《我们的衣食之源》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一些食物和农民伯伯辛勤劳动和收获过程的图片以及视频,并制作成相关的课件播放给学生们看。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同学们很快就能理解我们食物的来源,以及农民伯伯辛勤劳作的不易,在这样的情境中,同学们心灵和情感的体验便更容易被激发,进而使其能够更加自觉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珍惜粮食,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进而促使学生品德与文化的提升。
结束语: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中融入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教学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促进学生心灵和情感的发展与体验,对构建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为了提高传统文化的融入效果,教师们可以引入现代教学中先进的设备,或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而提高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金钊.小学德育课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J].新课程(综合版),2017(10):5-6.
[2]王天蔚. 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7.
[3]陈月平.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材的“改”与“变”[J].贵州教育,2016(21):20-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