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青
河南省长葛市第二小学
摘要:想象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学生只有会想象、敢想象,其思维才会更加活跃,对于事物的认识、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学习也会更加深入、充分、到位。而提升小学生想象作文能力,则是确保学生能够写出精美、优质作文的前提。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指导时,应该以激发、培育、提升学生想象作文能力为导向,通过对教学方式的创新、写作路径的延展、教学活动的优化、写作内容的变革等途径,鼓励学生在写作中积极想象、自由想象,以现实生活为素材,对其进行想象,并应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写成想象力丰富、生命力四射的优质美文,以逐步提升自身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想象作文;教学策略
想象是人类在头脑中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作文即通过想象,对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加工,而写成的有创意的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小学高段语文作文训练中,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的方式,让想象力有了起飞的土壤,作文也更加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与此同时,在小学生高段语文作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通过一定的方法策略,可以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展。
一、立足课堂,合理想象,营造写作氛围
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儿童具有想象的潜力,如何把这种潜力释放出来,是我们教学的目标之一。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想象活动是不可能自发地产生和进行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条重要途径。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六年级教材中习作训练点,汇总作文教学序列,把握作文梯度训练,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我校的想象作文课例研究正在进行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我们的语文课堂一直比较重视孩子们想象力的培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话题是《二十年后的家乡》,我们引导学生从现实想象二十年后家乡的样子,规划未来家乡发展的蓝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古诗三首》关于课后习题,我们这样安排:读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课后,安排学生进行了古诗改写,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习作让学生大胆想象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第八单元安排的是《漫画的启示》,让学生观察漫画,发挥想象,写清楚画面,获得启示,学会思考;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以《变形记》为话题,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是“另一种东西”,创编故事;第四单元的习作话题是“笔尖流出的故事”,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围绕主要人物想象可能会发生的故事,再把故事情节写完整,能吸引人,创编生活故事;下册第五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尝试写科幻故事,与以往的想象作文不同,要写出科幻故事的特点,借助相关科学知识展开想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发展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课堂,加强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努力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需要教师有计划地安排作文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更深层次地引发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如采用“口头作文”的形式,通过让学生编讲故事、复述课文精彩段落、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等,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同时也强化了学生的表象积累;“书面作文”方面,可以通过改写、扩写、续写、补写等方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使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二、观察生活,大胆想象,提高写作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是习作的源泉,我们应当以大语文观为指导,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向多彩的生活要作文素材,使学生记生活之事,抒体验之情,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善于捕捉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自然没有成年人那样丰富,许多社会生活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我们就应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自参与实践生活,融入实践活动,感受其中的苦乐酸甜。
我经常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丰富想象,拓宽写作渠道。我积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出家门,认真观察社会,观察自然,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首先,可以带领学生到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亲身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看竹笋在春雨中成长,落叶在秋风中飘扬,雪花的精致和星空的美妙,让他们在自然中发展自身的想象力,自然的力量不自觉地便会体现到他们的作文中,为更多的描写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大自然的景观下飞翔;其次,鼓励学生对生活中出现的现象多观察、多思考、勤记录。这个阶段的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的阶段,他们会将生活中看到的现象结合到自己的想象中,使平凡无奇的生活具有新鲜活力。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社会现象的积累,小学生拥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写作素材,想象力在不断地写作训练中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三、运用多媒体,创新想象,拓宽写作渠道
电化教育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它不受时间、空间、宏观和微观的限制,能更好地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拓宽写作渠道。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出逼真的主体情境,调动学生的感官,启迪他们的创造性想象。例如我在指导学生习作《变形记》时,课前我先让孩子欣赏动画片,观看孙悟空的变化过程,观看小蝴蝶的变化过程,再和孩子们讨论各自喜欢的动画,并适时提问:动画中的人物和我们有什么不同?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把目光投向神奇的变化,不断发现、捕捉生活中有趣和值得关注的事物。当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大脑进入兴奋状态时,我鼓励孩子展开联想,大胆幻象,借助合理想象变成自己喜欢的事物,随后教师扮演新角色,来营造一种互相自我介绍的氛围,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四、结论
总之,小学阶段是想象力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小学高段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小学生想象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写作过程中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加强,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能力,又可以锻炼其独立思维,它们与想象力的发展密不可分。作为教师,要在学生想象力发展的黄金年龄充分发掘学生的想象。在进行作文教学时要善于引领学生进入想象的世界,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多角度为学生搭建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舞台,使学生的思维在想象中空前活跃和丰富起来,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意味的形象。教师还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积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步教给学生想象习作的方法,形成想象习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2]陶行知全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梁显明.如何指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写好想象作文[J]中华少年,2018(09):70.
[4]邢元明.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想象作文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