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驻马店市第二十四小学
摘要:很多内涵丰富、语言隽永、短小精悍的文言文,都蕴含着华夏先辈的灵动思想与伟大智慧,且更是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小学阶段学生所接触的文言文虽然内容比较简单,但对于认知体系还不够完备、知识积淀还不够丰富的小学学生而言,依然有着很大难度。尤其是文言文中所涉及的一些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词类活用等知识,更成为制约学生文言文学习的瓶颈。这使得很多学生一旦提到文言文,就会显得不知所措,而思想与认识层面的排斥,导致文言文教学的开展阻碍重重、问题居多。基于此,教师应在积极探寻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新模式、新手段、新策略上寻求突破,并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设定教学目标,灵活落实教学指导。通过对“1+X”教学策略的科学引入,从不同层面来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由少到多、由此及彼的认识体验中不断丰富自身知识积淀,以促使小学文言文教学向着高质量、多元化方向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言文阅读;“1+X”教学策略;研究
所谓“1+X”教学策略,主要指以某一节课或一篇课文为载体,引入与之又关联的若干篇同一作者、同一主题、同一形式的其他文本,组织学生在学习资源再利用、再整合的基础上开展再学习的教学方式。而就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而言,由于其在词汇积累、理解能力、认知构架等层面都不够完备、深入、丰富,以致文言文教学也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与瓶颈。这使得将“1+X”教学策略引入小学文言文教学,显得尤为必要。而且,在“1+X”教学策略的驱使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认知需要科学借用学习资源,由一篇文言文出发,开展多元化、深入性、全方位学习,既扩充了学生的认知视域,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淀,更提升了文言文教学效能。因此,教师在借助“1+X”教学策略落实小学文言文教学指导时,应加强对与学生认知现状比较贴近的各类文言文学习素材的整合、搜集、归类,并将其灵活延伸至小学文言文教学领域,促使学生开展探究,进行学习,提升认知。并通过“1+X”教学策略作用的发挥,功能的彰显,实现对小学文言文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变革,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识视域,为提升小学文言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塑造而提供助力。
一、深度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引入的很多文言文都比较经典,不论是语言、结构、形式,还是其内涵、主题、思想上都与学生认知特性比较贴近,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所理解。但是,就实际教学效果而言,与现实预期依然有着很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与教材所选文言文都以单篇形式呈现,与之相关联的辅助性故事、素材、资源比较欠缺,以致很多学生在开展单篇文言文学习后,由于缺乏与之相对应的其他文本辅助,使得学生的认知需要难以切实满足。对此,教师可以以“1+X”教学策略为辅助,通过对教材文言文的延伸、拓展,根据其作者、主题、内容等引入与之相对应的其他文言文,组织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在多篇关联性文言文的引领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多元化认识视域内获得发展需要的满足,以达到切实提升教学效能,全面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古人谈读书》教学时,教师可以以“读书”或“学习”为主题,向学生推荐《劝学》、《论语》或《增广贤文》等文言文,组织学生在课外继续开展深度学习,而这些学习素材的融入,既满足了学生的多元化学习需要,又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体验,为帮助学生开阔其心胸、眼界提供了铺垫,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自会慢慢得到提升,文言文教学的预期效果自然会更加理想。
二、切实创设教学情境,开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潜能
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文言文,都具有很强的故事性。
而对于其背后故事的开发与利用,则更利于学生对文言文内涵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应用“1+X”教学策略开展小学文言文教学时,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从某篇文言文出发,引入其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在故事性情境的引领下强化其理解与认知。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对其他与之关联的文言文的引入,利用视频素材、动漫资源等逐个展示其故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认识情境驱动下获得认识迁移,达到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少年中国说》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与之相关联的影视资料剪辑,组织学生在观摩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作者梁启超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少年的期待。随后,继续引入有关梁启超的《论毅力》、《奴隶与盗贼》等文言文节选片段,组织学生深入学习,通过一些辅助性影视资料的驱动,实现对学生思维、认识、理解等能力的开掘。
三、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
文言文的学习,需要以大量的知识积淀为辅助。而只有学生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其语言与词汇储备,其文言文学习能力也会得到逐步提升。因此,教师应在科学借用“1+X”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加强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并根据学生实际,不断变革、创新、优化对应的教学指导方式,让学生在突破一个个难点字、重点词、关键句的基础上尝试对文言文进行翻译。并在合作学习、探究体验、猜想假设中增强其理解能力,以切实消除很多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求甚解的不良现状,实现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与意识的培育。久而久之,在科学指导方法的驱使下,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升。例如,在完成《自相矛盾》教学后,教师可以即时引入《刻舟求剑》、《亡羊补牢》、《滥竽充数》等文言文,组织学生开展“1+X”学习,在尝试翻译的基础上突破认知困境,强化其文言文学习能力。
四、结论
总之,文言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难点,其不论在育人定位还是教学要求上,都有着更高标准。而“1+X”教学策略的诸多优势与显著特性,使得其在小学文言文教学领域的应用与渗透,有着很强的现实性,且更利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认知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依托“1+X”教学策略开展小学文言文教学实践时,应加强对教学领域“X”作用的发挥,在切实关注学生认知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某一篇文言文,引起其他与之关联的多篇文言文,组织学生开展学习,进行分析,探究其相互之间的关联性与契合点,让学生在由此及彼、由一到多的认知体验中不断提升自身文言文学习能力,以切实增强小学文言文教学效能。另外,教师在应用“1+X”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更需要切实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和教师一起搜集与某篇文言文有关联的其他文言文,在切实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基础上不断延伸“1+X”教学策略的外延与内涵。通过“1+X”教学策略作用的发挥,促使小学文言文教学效能提升,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塑造。
参考文献:
[1]张卫红,徐艳丽.浅谈小学语文“1+x”多文本阅读课堂的教学策略[J].科技风,2020(09):61.
[2]李岁琴.小学语文“1+X”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09):94-95.
[3]祝盈.“1=1”转换为“1+X”——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04):151-152.
[4]方红香.“1+X”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模式的应用价值与具体策略[J].新教师,2018(04):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