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淼
吉林省集安市财源镇中学, 邮编134200
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也是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的一种内在要求。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心理健康 师生关系 双重教学
一、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创设师生互动、彼此接纳的课堂氛围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十分重要的步骤。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渗透性格和自我意识教育;而紧张冷漠的不良气氛不仅会大大抑制学生的学习热情、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际教学中,良好课堂气氛是政治教师追求的境界。教师仍是课堂气氛的重大影响者,教师的心理对学生具有潜在影响。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与形成占优势的相对稳定的教学心理氛围。
1.教师要主动建构融洽的师生关系。
道法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上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赢得学生的尊敬、信任和喜爱。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师,必须以坦率诚实、平易近人、和蔼耐心的方式方法,着力去沟通学生,感染学生,使中学生感受到轻松、愉悦,形成心理安全感,由此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同时教师要摆正自己和学生的位置,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师应视学生如朋友,让中学生感到自己是具有独立人格的、被尊敬的、被关爱的人。这样一来,就形成平等、民主、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的氛围,使学生在参与教学过程中,获得展示自我、完善自我的欢乐,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内化所学的知识。
2.教师要敢于和善于倡导学生参与和竞争。
营造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最佳方法即教师敢于和善于倡导学习参与和竞争,课堂上积极参与和竞争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一种表现。教师上课时,应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展互动性教学,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发现,答案要让学生自己寻找,教者只是点拨引路而已。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说,积极鼓励学生并创设情境,让他们认真地思考,主动地参与,乐于说。
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以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使学生乐于学习和产生自信心、成功感。道法教师有优势提出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更加容易激发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参与讨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许多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前,他们对自己的想法并没有什么把握,希望能够得到验证。
为培养他们的进取意识和竞争意识,可以多安排些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小组人员针对问题互相讨论,互相补充,并做好记录以备发言,派出代表大胆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一旦有错不能一概否定,而要及时中肯地给予鼓励,消除学生怕答错题而挨批评的心理障碍。对遇到不同意见时,要鼓励争论,支持反驳,同意申述理由,以培养其努力阐述自己观点,积极修正自己错误想法,采纳他人正确意见的良好风气。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讨论内容一定要触及学生所关心的、感兴趣的话题,即选题要具有现实感、时代感和针对性。此外,话题对中学生的难度要适度。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方法远不止上述几点,关键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正确组合和传递双重教学信息。
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过程也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那是远远不够的。道法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头戏”是上课,是教师如何把课本身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这双重教学信息进行组合和传递,思想政治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这两种信息的正确组合和传递上。
1.利用“发掘—引申”式,边教学边启发学生感悟心理健康教育。
发掘引申就是在原寓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求更深层的含义。在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通过有意挖掘隐含在课本中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另一方面,教师借用讲授的问题,采用移植和类比的手法,利用简洁准确、风趣幽默的语言,及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或以往在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以此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这样双重教学信息的组合和传递,不仅避免了政治理论的空洞说教,相信中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也心领神会。正是由于道法课本身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因此,“发掘—引申”式在课堂教学中实际利用价值极大,在新授课以及习题课、复习课中都能使用“发掘—引申”式。
2.运用“交叉一融合”式,实现道德与法治课本身和心理健康教育双重教学目标
在运用“交叉一融合”式组合和传递双重教学信息时要做到,既有插入补充,又有发掘引申;并在课的教学信息中自然而然地插入、发掘出心理健康教育信息,又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补充、引申中再次不留痕迹地回到课的理论教学这一主线上来,彼此不断交叉、循环往复,就能实现道法课本身和心理健康教育双重教学目标的融合。“交叉一融合”式主要依托于课堂诸多学习活动,关键需要政治教师精心设计并有效组织讨论、演讲等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到表演、问答、讨论、竞赛等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不仅能充分激发中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人际交往心理,而且最终有利于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掌握。但是,“交叉一融合”式组合和传递双重教学信息的“佳境”是很难“设计”、也很难事先写在文本上的,它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创造,更需要教师“美丽心灵”的自然展露,因此,“交叉一融合”式往往是课堂教学中现场生成和体验到的,也往往是在课后的案例总结中感悟和升华的。
以上方式只是本人为传递双重教学信息提出一个思路,只要教师用心,就能丰富现有的方式,并想出更好的方式来正确处理两种教学信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