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索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杜远蓉
[导读] 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者的整体性管理工作十分琐碎繁杂,可以说是处处充满挑战
        杜远蓉
        重庆市綦江区三角中学    401420
        摘 要: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者的整体性管理工作十分琐碎繁杂,可以说是处处充满挑战,因此,班级管理者要想良好的完成班级整体性管理工作,强化班级凝聚力,就要在班级整体性管理工作中,投入百分百的热情,懂得用情管理,用心育人,同时结合一定的教育激励理论。只有这样,中学生才能逐渐成为未来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教育激励理论;初中;班级管理;管理目标;管理方式

        身为班级管理者,有职责保障班级的稳定,为中学生提供一个优良、和谐的班级环境,这是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基础。与此同时,班级管理者需要注重对班级环境的营造。并且,在此基础上,给予中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和时间,看准时机,对中学生进行合适的鼓励和支持。
一、当前初中班级管理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一)初中班级管理现状
1.应试化管理
        根据目前我国初中的班级管理现状来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应试特点,具体来说,班级管理更多时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重点,对于政治方面的教育是比较忽视的,而且对于中学生的个人素质培养也是比较忽视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发展前景令人堪忧[1]。
2.封闭型管理
        所谓封闭型管理,就是促使学生始终以学习为中心,没有其他方面的活动开展。学生需要将所有学习过的知识进行记忆,即使有的知识,学生并不理解,但是也要进行死记硬背。学生只有得到优异的学习成绩,才能证明自己,更是作为好学生的重要标志。
3.标准化管理
        一般情况下,班级管理者会给学生制定一个标准,但是这个标准的设定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问题。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是事实,而统一标准的制定正是完全违背了这一事实,进而促使标准化管理难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目标固化
        目前,大部分的班级管理者还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使得班级管理的目标存在一定程度的片面性,其中,主要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这样单一、固化的管理目标严重阻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创造能力被埋没,个性难以展现[2]。
2.管理方式单一
        除了管理目标存在问题以外,其管理方式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不足,对于学生的管理,班级管理者总是以更多的规矩来束缚学生,使得学生自身没有主动发展的意识,与此同时,目前的班级管理更多是对学生进行智力方面的管理,而对于学生心灵方面、个性方面以及性格方面的管理是比较忽视的。此外,在进行班级管理时,部分管理者总是偏向于个体管理,而忽视集体管理,班级管理的意义更多时候在于建立一个积极团结的班级。


二、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一)目标激励,帮助学生进步
        想要促使学生有足够的动力进行自身的良好发展,为其设立一个具体的目标,是最为关键的一点。班级管理者需要将目标制定的更为具体一些,促使学生更为清晰的认知自己是否完成目标。与此同时,对于目标的制定,具有一定的要求,即需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太过简单的目标将会失去制定的实际意义。
(二)言行激励,影响班级情况
        班级管理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通过良好的语言和正确的行为,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交流,并且对师生之间的情感进行不断地加强和优化,同时更能够有效促进班级凝聚力的提升以及学生对于班级整体荣誉感的增强。
(三)关怀激励,帮助学生成长
        班级管理者需要从内心深处认知沟通和交流的重要性,不断地拉进自身和中学生之间的良好距离,促使中学生深刻感受到班级管理者对其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热爱[3]。班级管理者也要从情出发,主动给中学生送去关爱,促使中学生感受来自班级管理者的尊重与关爱的同时,消除对班级管理者的抵触心理,从而产生亲切感。
(四)榜样激励,实现全面进取
        榜样的力量虽然是无形的,但是作用却非常的显著。通过榜样激励的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并且逐渐产生出一颗努力进取的心。其中,班级管理者可以将一些先进人物作为学生的榜样,由此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通过先进人物的真实故事,对中学生进行教育,并对中学生的心灵产生一种震撼,同时更有针对性的矫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除了先进人物以外,班级管理者更可以用学生身边的人物作为学生的良好榜样,这样能够促使学生更为直观的观察身边人,并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局面。
(五)奖惩激励,辅助管理进步
        奖惩激励手段属于初中阶段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管理手段,并且应用的途径十分广泛。对中学生进行奖励是十分有必要的,而没有惩戒的初中教育也是不够完整的。其中,奖励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正面性的评价,但是惩罚绝不是一种反面性的评价。班级管理者可以通过奖励手段,将进步的中学生的照片张贴在公告栏上,并进行公开表扬。而针对惩罚而言,其属于一种基本惩戒制度,对于初中阶段的班级管理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惩罚手段可以使得中学生更为清楚的意识到自身的错误,而且还可以通过班级管理所给予的外界压力对中学生的内部因素产生作用,中学生可以更为主动的分析出自己的错误,并且可以避免一些错误行为的发生,防止再犯[4]。
结束语:
        总而言之,班级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班级管理者需要站在整体的角度对其进行正确的管理、规划以及布局。班级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要不断地深入,并且需要体现出全面性和持久性,同时,要保持清晰的工作思路,重点围绕着教育激励理论,加强对中学生的鼓励和支持,促使中学生充满学习自信和生活自信,进而推动和谐班级的诞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边宗国,苗海霞.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教师,2019(S2):178.
[2]彭汉宣.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20):85.
[3]刘元健.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1):145.
[4]王宁宁.初探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6):12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