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陈科娜
[导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
        陈科娜
        宁波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31580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具体目标,这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学科层面的重要体现。在具体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学生基于具体的主题与语篇,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学习语篇呈现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分析、理解主题意义并使用所学语言进行思考、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1.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开设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教学的实施是针对社会需求,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新型应用性人才。开设英语选修课程是对高中英语必修课程的有效补充,它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内容,以及充分自由选择的机会,这有助于学生发展自我个性,扩大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实现跨学科学习和进行社会体验的需求,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和水平。
    以“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为引领, 围绕具体语篇所提供的主题语境, 与学生初中学段接触过的话题建立关联,基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和语言水平,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对主题意义的探究活动中去。在此基础上,有所侧重的对语篇内容进行学习。基于主题语境的英语学习应该摆脱传统教学方式碎片化、脱离语境学习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到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知识,理解意义,表达个人情感和观点,让学生选择得体的语言和形式开展有效地交流。另外,在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的同时与学生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的形成同步发展。
2.深入研读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研读语篇需要学生对语篇的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进行深入的解读。因此,笔者先引导学生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 即What的问题;第二,语篇的深层涵义是什么? 也就是作者或说话人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 即Why的问题;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也就是作者为了恰当表达主题意义选择了什么样的文体形式、语篇结构和修辞手段? 即How的问题。Why和How的问题通常没有唯一答案,学生对语篇深层意义和文体结构的解读更多取决于他们的生活经历、认知方式,以及学生在与教师互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因此,每个学生都有可能给出不同的解读和阐释。

在对语篇的研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语篇的选材出处,分析作者或说话人的立场、观点和写作或表述风格,以及特定时期的语言特点好时代印记等,这对于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对于词汇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3.关注主题意义,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
        人与自我、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是英语课程内容的三个主题语境,是培育和发展英语核心素养的的主要依托,是引领教学目标制定与学习活动开展的关键。课程的开展也应该围绕这三个主题语境设计学习活动,每个课时目标的设定要为达成单元整体目标服务,有机整合课程内容六要素,并根据教学实际有所侧重,避免脱离主题意义或碎片化的呈现模式。  
   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几点:(1)情景创设要尽量真实,注意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立密切联系,力求直接、简洁、有效;(2)教师要善于利用多种翻译技巧和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和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提示学生有意识地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完成对翻译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内化和运用。(3)教师要善于提出从理解到应用、从分析到评价等有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由低阶向高阶稳步发展,综合运用语言技能,进行多元思维;(4)教师要根据所学主题内容、学习目标和学生经验等,选择和组织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活动。
4.重视课程评价,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1)突出核心素养在学业评价中的主导地位,着重评价学生的发展与成长
    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评价,应保持评价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的一致性。评价的目标设定和实施手段须与课程内容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保持高度一致,重点关注学生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维度的整体表现与协同发展, 实现选修课程评价目标学科核心素养表现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和后继决策的统一性。
(2)突出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和教师一样同为评价的主体。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自评和互评,发现和分析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同时,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评价信息的互动交流,促进自我监督式 学习,并在相互评价中不断反思,取长补短,总结经验,调控学习, 把教学评价变成主体参与、自我反思、相互激励、共同发展的过程和手段。
(3)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切实开展好形成性评价
    常规的英语课程教学评价包括评价学生上课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参与作业情况、课堂检测等。此外,教师要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根据活动内容,与学生共同设计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如演讲、描述、展示、对话、陈述、讨论、制作思维导图等非纸笔测试活动。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的教学特点与评价目的,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选用合理的评价方式,实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