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策略在新时代劳动教育中的探索——以绍兴市树人小学南校区四(5)“向阳中队”为例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陈卉
[导读] 本文从创新学校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家校共同携手,践行家庭生活劳动教育;挖掘社会资源,
        陈卉
        绍兴市树人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摘要】本文从创新学校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家校共同携手,践行家庭生活劳动教育;挖掘社会资源,多元融合,拓展劳动教育活动路径三方面,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教育资源,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 的活动策略,教育引导提高少先队员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 学校 家庭 社会 三位一体

        习大大强调,要在队员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队员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我们的教育中劳动教育一直被弱化,劳动教育似乎不能带来队员成绩(分数)的增长,是众多家长、老师眼里的多此一举。今天强调的劳动教育,不是简单擦桌子扫地、做家务,更重要的是让广大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劳动价值,在接受锻炼中磨炼意志品性,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三位一体”分为“三位”与“一体”。 “三位” 即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为队员主体。学校、家庭、社区三个教育力量有机配合对少年儿童成长非常重要。但在少先队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少先队活动应在创新校内活动的基础上,向校外延伸,学校、家庭、社区都应发挥各自不同的教育功能,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形成 “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促进队员的健康成长,现以树人小学南校区四(5)“向阳中队”为例,初步探讨如何在“三位一体”策略下开展劳动教育活动。
一、创新学校活动,发挥主体作用。
        在“以生为本”理念引领下,少先队劳动教育活动强调以少年儿童为本,贴近少年儿童生活实际,把他们看作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一切活动以队员为出发点,他们是设计、选择活动的主人,参与活动过程的主人和检验活动效果的主人。
(一)校内劳动教育日常化。
        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战场,日常劳动是劳动教育最基础的方式。根据学校教学常规工作安排,设立劳动教育必修内容,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场所,积极倡导队员参加学校公益劳动。以校内卫生、 植物管护、 创意发明为校内公益劳动的主要内容, 校内劳动必须持续化、日常化。
        树人小学南校区四(5)“向阳中队”的少先队员们,每天轮流当班级值日生,做好班级卫生、午餐清洁、班内绿植管理;利用班级评价制度,以自评、同学评、老师评的形式,给予值日生评价,并将劳动素养纳入队员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评选劳动教育先进个人,让队员获得劳动体验的幸福感。
(二)以网络为媒介,积极推进线上活动。
        网络是当代孩子离不开的好伙伴,能给我们带来便利,能减少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时的尴尬,文字更易于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班级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的形式为少先队员提供上网交流的机会。
        疫情期间,由于不能按时返校上学,全国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线上教学活动。在线上学习期间,四(5)“向阳中队”的少先队员们的劳动热情与学习热情一样高涨。通过制订家庭劳动教育清单,利用大数据时代下的钉钉平台,具体指导家长对孩子实施劳动教育。通过填写家庭劳动记录卡、 班级群打卡、 微视频录制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队员和家长一起在群内分享自己的家庭劳动故事,提高队员和家长的劳动教育幸福感和认同感。
(三)学校劳动教育理念作为思想引领。
        劳动教育理念在学校教育中必不可少。学校在教学理念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内涵,让队员沐浴在劳动教育的文化中崇尚劳动、热爱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树人小学南校区四(5)“向阳中队”的辅导员老师定期安排开展劳动教育主题班会,让队员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学会在劳动中与他人合作劳动,时时刻刻告诫孩子生活与教育息息相关,劳动与生活紧密相连,培养队员的劳动意识;通过传唱弘扬劳动精神的歌曲,融入劳动思想,宣扬劳动创造精神,在传唱中无形加强了对队员的劳动教育;中队文化建设中利用感人的劳动事迹,宣传优秀劳动代表人物,评比中队劳动之星,让队员浸润在日常校园劳动教育之中,让劳动教育滋养队员的情感。
二、家校共同携手,践行家庭生活劳动教育。
        家校合作,使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可以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队员全面和谐发展。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直接参与队员的各类活动,关注和感受学校教育。
(一)依托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劳动教育观点。
        队员的成长除了学校教育,家庭环境影响深远。通过召开家长会、讲座、多媒体技术等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新时代的教育不仅在于队员学习成绩的提高, 还要关注队员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引入家长课堂,参与学校教育,学习劳动技能。
        家长是学校最大的人才资源库,家长们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教学时,可适时邀请一些家长参与少先队活动课程,与孩子们合作学习。再者,家长中不少人具有各种特长和才能,学校可根据教学需要,邀请他们充当教师,来课堂上给队员们讲课和演示。
三、挖掘社会资源,多元融合,拓展劳动教育活动路径。
        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劳动教育不再是孤立的教育形式,践行劳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一)利用校园周边设施,开展小队活动,丰富劳动实践体验。
        周边的生活设施都是我们可利用的教育资源,都能成为我们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活教材。树人小学南校区和居民小区毗邻而居,就读队员多来自于周边小区、农村,主干道上更是集合了商店、超市、医院、农贸市场等,可以说社区环境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社区资源潜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能大大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
        四(5)“向阳中队”的少先队员们化整为零,在周末以“雏鹰假日小队”的方式,围绕超市开展了“我的钱我做主”的活动,队员拿着自己的零花钱走进超市,独立消费,精打细算,为自己和家人购买所需用品。此时他们少了平时的嘻闹,多了一份严谨,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在亲身的实践中感受到劳动的乐趣。
(三)联系周边社区,参与社会公益,助推劳动教育的实践。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仅让队员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劳动给别人带去的快乐,还能培养队员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树人小学每年寒暑假都与社区及时联系,鼓励队员们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育人价值 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旨在通过让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多吃苦、多流汗,懂得只有辛勤劳动才会有收获;通过劳动教育实现劳动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三位一体”的少先队劳动教育活动策略,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影响的一致性,提高少先队活动的全面性、有效性,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但如何进一步开发学校、家庭、社区资源,更好地提高组织教育活动的效率是一个长期、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再实践的过程,我们将继续努力探索……
        
【参考文献】
[1]侯红梅,顾建军.我国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时代意蕴与建 构[J].课程.教材.教法,2020,(2):5-9
[2]刘海云.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进行环境教育[J].环境教育,2005,5:33.
[3]邵培培.“三位一体”模式在少先队活动中的效用研究[J].德育与成才研究,2017,3(8):8.
[4]邹竑.关于加强新时代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 育参考,2019(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