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方法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罗云
[导读] 生物自始至终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要基础
        罗云
        四川省中江县城北中学    四川省德阳市    邮编   618100
        摘要:生物自始至终是培养学生逻辑能力和实验能力的重要基础,在整个素质化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都是无可替代的,能够让学生了解生活的基本常识,把握自然界发展的主要规律。对此,本文也将以生物课堂的设计为切入点,立足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成长,从生活化情境创设的角度出发,列举高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构建更加高效的现代化课堂,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物;生活情境;创设方法和措施

        引言:

        从问题探究教学的基本理论中可以看出,只有当课堂教学真正贴近实际生活的时候,才能有效激发出学生内心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关注到事物的矛盾,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思维定势,迸发出更多的奇思妙想,增强学习的内驱力,主动就身边的各种客观现象展开探究和分析,并夯实基础知识,锻炼实践技能。毫无疑问,教师也需要把握好生物这一门学科的重点和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满足高中生的心理预期,创设出富有差异性和疑问性的生活化情景,引导学生产生更多的学习动力,表达自己的问题和不解。

        一、通过物品的展示来创造生活情境

        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生物知识在本质上也是对自然界各种客观现象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所以也应当用身边看得见且摸得着的物品,来展示出生物的规律和现象,让生物学知识成为有本之木,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受到思想的熏陶和洗礼,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视野。例如,在学习与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出两盘黄瓜,其中的一盘放入白砂糖,另一盘什么都没有添加,然后让学生观察不同盘子中黄瓜的变化,并询问学生,为什么加了白砂糖之后的黄瓜会出现大量的水,而另一盘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这种询问式的引导,就可以让学生从生活化的现象中获得疑问,并产生不同的观点,而后,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讨论和争执的基础上,引入课堂教学的主题和重点,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

        二、通过语言描述创设生活情境

        在素质化教育和新课标贯彻落实的引导下,教师应当对口头式教学进行创新和调整,不能仅仅局限在理论知识的解释上,更是要凸显出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为学生描述更加鲜活且熟知的生活事例,让学生受到故事性的启发,主动配合课堂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内环境与稳态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描述运动会召开的情景,一位男生报名参加了3000米长跑,当快要到达终点线的时候,这位男生的脸色变得十分苍白,脸上也冒出了冷汗,最终晕倒在地,刚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就选择注射葡萄糖液的方法帮助男生恢复身体健康。对此,教师就可以向学生询问医生注射葡萄糖液的方法和原因,然后继续;如果是静脉注射葡萄糖液,那么葡萄糖需要经过哪些途径才能作用于身体内的细胞?学生在这种情节的引导下,也会自动回想自己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经验和常识,对虚拟的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和理解。



        三、通过认知冲突创设生活情境

        笔者在上文中已经强调过,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便在于激发出学生的认知矛盾,让学生在这种新旧知识的交替中产生探究的欲望,而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本身也是观念在被破坏之后,通过实践和探索,又达到新平衡的过程。所以,教师也应当在生物课堂上充分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创设出多样化的生活情形,让学生迸发出更多的学习冲动。例如,当讲述完内环境的各个成分之后,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理化性质,此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出那位晕倒的男生的削减指标,让学生从血浆的化学成分入手,展开联想和想象,并继续询问:如果医生想要注射生理盐水,那么浓度应当是多少?这名学生刚刚跑完长跑,但他血浆中的乳酸含量却并不明显,原因何在?这些探究性的问题,就能够让学生产生明显的认知冲突,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会被有效调动起来,当学生经过一番思考之后,教师就需要继续引入溶液渗透压和溶液PH值等基本知识。在认知冲突的引导下,学生对知识的接受速度会有明显的增长,能够突破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让自己的认知有更进一步的上升[1]。
        四、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活情境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鲜明体现,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不同的情景再现出来,带给学生丰富的视听体验,并整合多种教学资源,展示出课堂的主题与核心。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录像,或者是制作PPT,把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一一展示出来,引导学生体会生活中生物知识的艺术美和价值美,养成用生物学进行思考的习惯。例如,在学习与能量流动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把菜市场的购物当作生活化的情景,为学生播放一段短视频,视频内容是,小李去菜市场买菜,他在不同的摊位上询问不同蔬菜的价格,但他发现,一公斤大米的价格要比一公斤的牛肉更加便宜,价格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此时,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展开一些讨论和交流,暂时不公布正确的答案。而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展示出计算机设计的图形,或者是为学生播放动画,来解释这一问题[2]。
        五、利用实验活动创设生活情境

        生物知识本身就集合了抽象性的概念和具象性的实验,所以教师不能仅仅是让学生停留在理论理解的层面上,更是要引导学生去关注概念和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学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结合,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构建更加完善的体系和框架。例如,在学习与绿色食物有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实验这一形式,为学生讲解绿色食物和农药化肥生产出来的食物存在何种区别,然后让学生通过实验器材进行观察,获得更加直观的印象和认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进一步证明理论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让结论有更加充足的支撑。另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开展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推动这一方式与生物课堂的结合是合理且必要的举动。本文通过物品的展示,故事性的描述,认知冲突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延伸实验活动的演示几个角度,论述了生活化情境创设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高中生物教学的具体内容,也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但在后续实践的过程中应当如何抉择,仍旧需要教师根据课堂发展情况来科学取舍。
        参考文献:
        [1]王秋影. 高中生物教学创设生活化情境的策略分析[J]. 高考, 2020(29).
        [2]吕凤琼. 高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情境创设方法的探究[J]. 东西南北:教育, 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