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罗海群
[导读]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罗海群
        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梅峰中学,广东 汕尾516600
        摘 要: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可能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要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最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初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每个初中班主任都希望学生健康成长,尤其重视学生成绩的提高和品德的培养,但必须认识到学生各方面的成长都与心理密切相关。作为班主任需要认识到学习、品德和心理的关系。学生品德方面存在的许多问题,也可以从心理上找到根源。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班主任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表现在多方面,既可以有助于优化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相长,也可以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还能够帮助初中生塑造优良的道德品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政策。
二、影响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原因
1、家庭方面
        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文化背景、家庭成员和睦程度、家庭成员观念和态度、家庭成员的邻里等社会关系,都会对学生心理造成相应的影响。父母的专制、严厉、暴虐会严重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成长,被训罚的孩子容易在心灵深处形成阴影,不仅外部行为受到压抑,而且性格逐渐变得冷酷、粗暴,影响孩子与其他学生交往。
2、教师方面
        初中生在学校里面对的是同学和老师,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解决师生之间的关系,不能良好的处理学生之间关系,也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初中生的心理比较敏感,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老师的一句表扬的话可能让学生受到鼓励,觉得自身在班级有价值,甚至让学生从此发奋图强;一句无心批评的话没有顾及学生颜面会让学生难堪,生沮丧不已,造成学生躲避老师。
3、学生方面
        由于初中生处在生理和心理的骤变期,他们的心理不仅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自身性格影响交往,交往是否顺利、圈子大小、交往对象等都会影响学生心理。特别是和异性交往,青春期学生逐渐渴望与异性进行交往。但有些学生在男女关系上心理成熟较早,出现暗恋,迫于家长、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压力,将对异性的喜爱埋在心中,影响学生心理与学习。
三、初中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用心观察,把握学生心理健康状态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不再随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因此需要班主任通过观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班主任需要密切关注班级学生身心方面出现的急剧变化,如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成人感,对异性产生好奇和兴趣。

而且初中生的心理水平尚处于过渡时期,心理发展上存在许多矛盾,他们易出现心理及行为方面的偏差,可能在情绪情感、性格特征及日常行为等方面出现种种问题,如敏感、抑郁、躁狂、交往困难等,而这些都需要班主任独具慧眼。不仅如此,初中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经验,练好当学生“心灵之师”的基本功。
2、多措并举,营造健康的班级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重视多措并举营造班级健康心理氛围,促进学生成长。例如,七年级的时候,针对学生对初中生活不适应的情况,可开展以“如何适应初中生活”为主题的活动;在八年级,针对亲子之间可能出现的矛盾,可开展“感恩父母”的主题活动;而在九年级,则可以开展有关“励志”的主题活动,加强学生考试心理调适,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另外,班主任还应该在班级营造团结、和谐的班级物质与人际环境,例如,美化教室,严把卫生关;制定班训、班级公约;悬挂好人好事登记簿;张贴励志名言;等等。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做过多项尝试,每日一歌活动,选择《夜空中最亮的星》作为班歌,让他们集体唱出来,此举在学生心中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比较好地让学生摆脱学习中的烦恼,克服困生活中的难。
3.注重学生立场,疏导学生心理困惑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时候,要尝试着站在学生的立场看问题,理解学生的行为都有他的原因和出发点,以此帮助他们解开心中的疑虑。笔者在担任班主任过程中,针对大多数学生缺乏学习目标、感到迷茫的状况,曾在七年级开展“共建班级理想树”活动,要求每个同学都把自己的目标理想勇敢的写出来,并且必须写上激励性的话语,随后张贴在由班委会组织的事先设计好的“愿望树”上,此次活动收到超出预想的良好效果,后来本班出现一批目标明确、拼劲十足的学生。因此,班主任要有意识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教会学生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让学生在出现心理困惑时通过自我调节或者心理暗示达到健康心理状态。
        结语
        总之,初中阶段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而班主任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加油学生的方式对学生意义重大,他们也在不自觉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只要班主任注重从学生角度多考虑,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最终肯定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迈入高中。
        参考文献
        [1]汪正科.初中班主任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3(2):37-37.
        [2]段丽萍.初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浅谈[J].教育理论与实践:学科版,2007(S2):83-84.
        [3]李菁.初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对策[J].当代家庭教育,2020(22):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