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班主任如何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辅导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林斌成
[导读] 留守少年是现阶段中国发展中出现的常有现象
        林斌成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周田中学  512334

        摘要:留守少年是现阶段中国发展中出现的常有现象。特别是在农村的初中学校教育中,留守儿童的占有比例不断呈逐渐增长趋势,因此,此类现象也成为现阶段社会关注的重要话题。由于学生所在农村的环境条件比较差,无论是在学业上还是日常生活上,对于留守少年来说都比较困难,多数学生都会因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少一定的亲情,很多学生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逐渐变得内向、不自信、患得患失等;这种社会现象会严重阻碍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在当代的初中教育工作中,班主任教师要对农村留守学生多一些关爱和辅导,建设健康的心理建设,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可以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自己的人生。
关键词:农村;初中班主任;留守学生;心理辅导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心理、生理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会出现叛逆期,对此,在没有父母的看护下,学校教师需要承担一定的引导重任。班主任是属于一个班级的核心,对于学生来说,不仅仅是教育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培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引导者。作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心理上的辅导属于有效开展后续教育的前提。为保证每一位留守学生都拥有一个积极正确的心态,班主任教师需要对现阶段的班级管理工作进行针对性的完善。本文作者将结合多年的自身经验,对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为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满足当前农村初中教育的现实需求,提升对留守学生的辅导质量。
一、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
(1)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特点
          由于初中留守学生的特殊性,班主任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后续辅导提供重要参考。据以往的调查数据发现【1】,65.9%的老师认为农村留守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因为很多农村的人们为了经济状况,都选择进城打工,尤其是夫妻一起。因此,为了家庭更好的生活,只能选择把孩子留在农村上学,而被留守的学生会因为长时间没有父母的关爱,出现一些消极的情绪,性格变得内向,时而出现悲观、烦躁的一系列情绪。年纪小的他们更渴望自己的父母能陪伴自己成长,但是现实情况的不允许,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逐渐和亲人产生心理隔阂,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爱与人倾诉,逐渐出现心理障碍,性格上也会出现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2)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
        对于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大部分原因都来源于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的陪伴【2】。学生的心理状态会逐渐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产生变化。很多学生会由于没有正确的教育引导,出现叛逆心理,比如:不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沉迷于手机游戏,还会出现逃学的现象。长此以往,学生不再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严重者出现犯罪的现象,这也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上的一大问题。
二、班主任对留守学生心理辅导的具体措施
(1)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农村初中班主任在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之前,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对于叛逆期的初中生,要做好心理辅导工作。

由于心理辅导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性,班主任教师在了解学生现实情况的同时,制定出针对性的辅导工作流程,有效的完成初中教学目标。
(2)班主任要提高爱心责任意识
班主任是属于留守学生的重要引导者,鉴于留守学生的特殊性,在作为知识引导者的基础上,更要着重关心学生的心理情感教育。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性格特点,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之前,教师要先明确自身的教育责任,对学生要充满爱心和耐心,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满足学生的心理建设需求。
(3)创建学生成长档案,关爱学生成长过程
由于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较复杂,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很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对此,为更好的帮助学生做心理建设,在每一位学生入学前,对学生的家庭状况、个性特点、学习状态做一个详细的记录,全方位的了解到学生的生活,对于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对于学生所遇到的心理问题或者现实问题都要密切关注,记录学生在每一阶段的心理变化,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帮助。除此之外,对于远在他乡的父母,教师可以将学生的情况报告给家长,真正的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用爱来感化学生,使学生产生足够的信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4)帮助留守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自卑心理,更何况是缺少父母关爱的农村留守学生,自卑感的发生会严重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如果因为自卑感,导致自身颓废,也会辜负为他们而努力的父母。因此,在学生缺少家庭教育的情况下,学校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的成长教育,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建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心态。比如说:每一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教师在心理辅导教育时需要剖析学生自卑的主要来源,对学生“对症下药”,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教师都要积极鼓励学生,夸赞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消除与学生之间的陌生感,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渐渐帮学生找回生活的自信,引导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5)成立“亲情热线”,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通常情况下,农村外出打工的人们只有在过年时才会回到老家和家人一起团聚,一年的时间,和孩子见面的次数少之又少,随着孩子的不断成长,学生会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逐渐的和家人疏远,不再频繁的通电话,没有了情感沟通,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同时也辜负了家长的苦心。对此,学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家庭关爱,可以在校园里设立“亲情热线”【3】。每个月班主任教师可以定期和家长进行电话连线,对于学生的成长状况实时反馈给学生家长,同时安排在外打工的家长定时给学生打电话,或者写信沟通,给予学生关爱,鼓励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避免亲情出现隔阂。
三、总结
         学校班主任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给予学生生活上和学习上的照顾,有效的帮助学生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家庭、社会的和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日后成为积极向上的国家栋梁之才,成为教师和父母的骄傲。
【参考文献】
[1]康海东.农村初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以郭巨中学为例[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0.
[2]蒋浩.农村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核心自我评价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相应对策[D].河南:河南大学,2014.
[3]李远娜.发挥美育对初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影响——建立“关爱留守学生青少年之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6,(1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