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民航安全技术检查存在的问题

发表时间:2021/4/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第36卷3期   作者:李华
[导读] “科技是国之利器”,一个行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的核心要靠科技
        李华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610100
        摘要:“科技是国之利器”,一个行业要突破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创新的核心要靠科技。当前,通信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日新月异,给各行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中国民航作为高新技术聚集的行业,在当前开启多领域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阶段,对技术、人才的渴求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民航局高瞻远瞩地提出“三出四型五基地”科技创新战略,为民航科教系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本文对我国民航安全技术检查存在的问题做出了分析,并提出了民航安全技术检查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民航;安全技术检查;存在的问题
引言
        在疫情防控的长期斗争中,民航领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民用航空运输中的一些固有特征加大了疫情传播的风险,机场人员流动性较大、往来目的地多元化,飞机航行中空间密闭、座位间距小等特征均增加了病毒传播的风险,需要高效的非接触式防控手段保驾护航。人工智能技术在民航防疫中可以满足相关技术要求,但需要注意该项技术应用中的一些法律问题尚待理清,需对该技术应用时的权利依据、应用边界和应用标准进行确认,以使其在法律框架内发挥良好的疫情防控效能。
1我国民航安全技术检查存在的问题
        1.1安全防范意识有待增强
        目前,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日常工作对于民航工作人员来说已经是较为常见的事情,虽然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但是安全管理问题仍然是工作的盲区,很多工作人员仍未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常常会忽视一些安全漏洞,从而导致信息安全出现问题。一些民航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在不断提升,但是很多基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由于疏忽导致漏洞越来越多。一些民航企业在开展有关安全管理的会议或者是宣传工作时常常无法具体到人,很多时候只有部门领导会参加会议,之后再将会议精神传递给部门员工,这样一来安全管理会议或者是宣传活动的作用就微乎其微,很多基层员工认为安全管理活动与自身毫无关系。正是由于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较差,所以安全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位,导致一些安全隐患问题越来越多,最终给企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1.2缺乏有效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验证
        对于新技术来说,它的每一次变革和创新都可能会引入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很多航空公司在对新技术的应用时都会非常地谨慎。民航客运服务对于信息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都具有比较高的要求,然而,如何有效保证航空服务在使用新技术时信息数据的可靠安全性,依然还没有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比如说目前应用的生物识别技术,因为在识别的可靠性方面不能保证百分百的识别率,所以可能会出现无法识别的问题,这时就必须人工来进行查验。另外,在新技术的安全性方面,因为民航客运服务对新技术的使用会涉及到乘客的隐私数据,这可能会引入隐私数据泄露的安全风险。
2我国民航安全技术检查中问题解决策略
        2.1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的标准化
        第一,人工智能技术的测试标准应与国际接轨。

在民航领域疫情防控中所应用的人工智能技术应达到现行最高的测试标准。如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曾发布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该测试的发布目的是测试人脸识别技术的精度,尤其是在面部摄像环境不佳的状态下确定相关技术的识别能力。[1]结合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水平,并考虑到疫情防控是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事项,在民航防疫领域所使用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符合高标准的要求,设定的技术指标应反映现阶段国内外的最高研发水平。第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效果的测评环节应引入竞争机制。目前从事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企业数量较多,可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以达到优中选优的目标。对人工智能技术相关产品的采购应由机场设备采购部门负责,可考虑采用招投标方式,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主导招投标环节,以保证最优产品进入采购清单。第三,在人工智能技术测评中应着重关注如下两个要点:①人工智能技术需具备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有效应对背景干扰和脸部遮挡等特殊情况。旅客在疫情防控期,大多会配套口罩,部分面部特征会被遮挡。另外人脸识别需要在公共区域进行,会受到背景因素的干扰。上述情况对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②人工智能技术需具备较快的信息处理速度。民航领域是旅客吞吐量较大的交通领域,旅客人数逐年增长。现阶段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进行了旅行限制,旅客总量有所减少。
        2.2增强企业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
        目前,民航企业的信息安全问题较为常见,为了减少此类问题对公司造成的危害,各民航企业需要不断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2]在刚入职时,企业就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认识到安全管理工作是每一个员工的职责,而不是公司领导的责任。为了让每一个员工都树立安全管理意识,企业应当完善责任制,对各员工应承担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从而保证工作能够顺利进行。除此之外,还需要不断引进信息技术管理人才,并且对其进行培养,使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增强员工安全意识的过程中,企业的领导应起到带头作用,从而一步步排除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有效提升数据信息的安全性。
        2.3加强新技术研究经费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
        要想有效提升民航客运服务的质量,就必须对掌握新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民航客运方面对于新技术的应用。[3]此外还需要不断对民航应用新技术的领域进行完善,建设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体系,进而培养出大量的勇于担当、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民航新技术管理人才和应用人才。而各民航单位在使用新技术的时候,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性化管理制度和用人选人机制,从而有效激发民航服务中新技术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结束语
        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民航企业要想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为了使此技术发挥其最大优势,就需要相关企业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减少因管理工作不到位而造成的信息泄露问题。对于民航企业来说,只有进一步提升对此项工作的重视,才能够在日常生产经营中合理运用这些技术手段,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黎浩标.信息技术在民航安全管理的运用研究[J].科技视界,2019(26):182-183.
        [2]宋振.民航安全管理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智库时代,2019(34):235-240.
[3]闫绪.优化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8,23(04):535-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