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琼
广东省韶关市浈江区风采实验学校 广东省韶关市 邮编 51200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习作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与生活相结合,与活动相结合。”在习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这就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语文课本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大部分是经典文章,在寓意、题材、体裁、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具,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
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写法的倾向,从一个角度导致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不高。如何改变这种倾向,以下是我在读写结合方面的一些探索:
?1、抓仿写
仿写,就是作文者模仿某些范文的立意、构思、布局谋篇或表现手法,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遣词造句和格式特点,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度。部编版教材语文园地在词句段的运用中结合每个单元的训练点安排学生进行仿写,给老师读写结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点。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学习、分析范文,找准和把握仿写的“点”。
案例:教学《月是故乡的明》中作者说:“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都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在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强烈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后,我让孩子们在文中继续找这种表达方式的语句品味,引导学生回忆曾经见过的这种句子,最后让大家仿照这种方法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这样抓住文本的语言训练点,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让学生在仿写中体会到这样写的好处,领悟了文章的写作方法,可谓是一举两得。
2.抓留白
“补白”是指充分利用文本留白,创设情境,给予学生想象的时间与空间,走进文本,超越文本的课堂练笔。在与文本自由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围绕一个知识点、情感点发散开去,展开合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化虚为实,化简为详,学生充分享受到自主创造的快乐,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这样拓展内容空间,拓宽理解背景,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灵活度。
教学中常用的补白包括:主题深化点的补白,和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的补白。
主题深化点的补白:《两茎灯草》讲述了严监生临死前因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肯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一命呜呼的故事。
作者吴敬梓以充满讽刺的手笔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刻画,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吝啬鬼形象。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严监生爱财如命的吝啬鬼形象呢?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的“读写结合”点就是通过动作、神态想象严监生的内心活动,补白人物心理活动的文字,丰富语言积累,感悟其吝啬。
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的补白,以《语言的魅力》为例——文中有一句话:“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给过往的行人留足了想象的空间,我对学生说:如果你是路过的行人,看到这句话、看到这位盲老人你会想些什么?于是就有:春天到了,可是他却看不到明媚的阳光,看不到盛开的鲜花,看不到翩翩飞舞的蝴蝶,看不到欢快追逐的孩子们,他真可怜啊……
3.抓语言特色。
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优美的文章,语言各具特色:行文流畅似流水淙淙,情感奔放豪迈似热血沸腾,语言优美宛若置身仙境,语言朴实似娓娓道来……引导学生感悟语言的魅力,受到所读文章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然后去创造和写作,必须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已知的、未知的内容,不要纠缠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而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更好地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更好地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的特色。以写促读,使学生在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动活中受益,发展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
《北京的春节》,著名语言大师老舍用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为了更好地深入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特点,我在学生初步理解这段内容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请写一写你是如何过除夕的。学生真实地运用了许多比喻句来写除夕的热闹,用自己家人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除夕图,局限在自己这一家上。在让学生与课文对比中发现:原来,写作不一定非得用华丽的词句,朴实简洁独具特色的“京味”的语言也可以体会到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而且还更耐人寻味!
4.抓延伸点
拓展延伸点既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衔接点,也是文本理解向习作练笔过渡的有效落脚点。拓展延伸点或关注文本的背景,或链接到相关的事件,或引申到类似的事物,总之,能够开阔学生的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搭石》一课,从搭石这一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学完课文后,就可以设计这样一则练笔:你从哪些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了美?用自己的笔写下平凡事物中的美吧!从而引导学生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去发现美,在写作的过程中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用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文本的特点抓住契机,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思维灵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