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庆
浙江省绍兴市教育发展中心 312000
摘要:“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促进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的发展和完善,使得义务教育领域发生巨大重大变化。换句话说,“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是教育资源在各个领域发展的动力。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义务教育实践教学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同时“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原生障碍也日益凸显。受到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社会经济水平、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水平等原生性因素的影响,教育资源的分配俨然成为了一大难题。为了充分地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应该从多个角度、多方面地进行考虑来推动“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平均化和公平化改革,以期实现教育资源的再平衡。
关键词:互联网+义务教育;原生障碍;应对措施
前言: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新思路。“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完善,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密切相关。现阶段,教育资源分配仍然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一大热点,教育资源分配仍然收到多种原生因素和条件的影响和限制,出现了“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原生性障碍。为了打破这一个原生性障碍,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共同努力,为能够优化教育资源分配模式,实现青少年教育的公平性而不断探索。
一、“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原生性障碍
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学校信息技术水平差异化、家庭环境和经济水平差异化以及青少年网络学习观念的差异性等原生性因素和条件的共同影响,“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原生性障碍愈发明显。因此,想要彻底地打破“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原生性障碍,就需要多方的努力,为同一个目标而不断努力和探索,为最终实现教育资源的平衡性付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二、“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原生性障碍的应对措施
(一)政府方面,提高“互联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
目前,“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及时性和及时反映“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这将为学校提供实用的教育资源提供重要参考。随着“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不断发展,所需要的财政投入和补贴就越多。为了更好地实现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政府应该从补贴相对弱势的家庭和学校进行针对性补贴。
例如,政府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充分借助大数据的伟大力量,通过调查和分析了解出目前的教育资源的实质差异性,以及教育资源弱势群体。对于农村的贫困家庭、城市的廉价租户、城市的公共租户以及其他的低收入家庭,政府应该加大对这一些家庭的信息技术资源的补助,首先从帮助他们接触网络信息技术开始,逐步实现中国家庭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全覆盖。其次,为了促进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发展,政府还需要帮助家庭进行信息技术普及,提高这些家庭的信息技术水平,以期帮助他们努力跟上其他家庭的信息技术水平,以期在最大限度上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性。
(二)在学校方面,实现教学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学校的教育资源需求形式的越来越多样化,这一变化也对学校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方面,中职院校教师可以将“互联网+”技术应用与实际教学活动中,实现实践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互助共享,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传统的“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资源环境通常比较笼统而简陋。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学校可以开展基于互联网的实践活动,达到极大地优化了教育环境,实现教育资源互利共享,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的目的。同时,“互联网+”概念应用下的“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改革也会更加符合教育事业的实际发展。
例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共享互利优势,实施“双教师教学”的教学模式,让互联玩信息技术成为连接优秀教师和弱势教师的衔接点,构建开放的教育辅导机制,让弱势学校的学生足不出户,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就能观看到优秀学校教师的教育视频,构建“家庭学校”这一第二学校学习模式。这一教学模式,不仅仅能够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对学习的体验感和参与感,而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地区之间的教师资源和水平的差距。
(三)在家庭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
为有效提高学生们学习感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学生家长则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互联网的目的和动机,帮助学生远离“网瘾少年”,确保学生在网络上的主要操作还是学习和拓展眼界,避免学生利用互联网来做一些不合时宜的内容。除此之外,学生家长还应该时刻关注学生使用网络的次数、频率和时间,严格把控学生的网络利用程度,从源头上规避学生因为过度使用网络导致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基于此,学生家长应该积极努力地加大对学生的关爱程度,带领学生往积极正面的网络使用方向上发展,积极努力地构建有益于学生的学习网络管理体系,让学生赢在互联网信息教育的起跑线,积极努力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在快乐愉悦地环境中进行网络学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念,确保学生“做好人”“做正事”,让学生时刻铭记自己的身份,在学校他们是学生的身份,因而要不断地努力学习,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缩短与优秀学生的距离,在家里他们是孩子的身份,他们要对他们的家长“言技听从”,同时家长也要做好正确的网络使用示范作用,使得网络的使用家庭管理体制更加符合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律,最终加大家庭网络信息技术管理的实效性。
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之下,教育资源的分配面临着新的挑战,“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原生障碍日渐凸显。对此,政府、学校、家庭和相关教育工作者等应该积极实践,推进实践教育在“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下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的改革和发展,实现更好的“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尚校.借助"互联网+义务教育"模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J].新课程研究(中旬-双),2020,(6):131-132.
[2]林幼文."互联网+"背景下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现状、挑战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1,(1):14-15.